佛山剪纸的图画题材内容多出现粤剧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场景,这与当时佛山地区粤剧流行有很大关系。

(花好月圆)


晚清佛山地区粤剧发展比较兴盛,粤剧五大流派的代表和粤剧名家均出自佛山。是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有“粤剧名镇”之称。明清时期,佛山神庙林立,戏台星罗棋布,每逢神诞日必要上演粤剧,几乎日日都有大戏唱。出现了“逐日演戏,皆有整本。整本者,全书也,其情事联串,足演一日之长”,“村市演唱,万目共瞻”的盛况。粤剧成为佛山民间社会生活中较为普及的一种民间活动。

(佛山粤剧剪纸)

佛山剪纸深受富有地方特色的粤剧艺术的影响。从事剪纸的艺人都很喜爱粤剧并熟识粤剧,对粤剧艺术和人物造型了如指掌,能把动人的人物形象与剧情场景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创作成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粤剧人物清淡素雅的面谱、鲜艳夺目的服饰衣裳、揉合唱做念打的抽象形体艺术表演启发剪纸的艺术创作。他们剪制的人物与故事场景,都按照粤剧舞台上的造型和服饰。剪纸的图画稿出来后,先请粤剧名流前来鉴定指点,然后再进行加工制作。从事剪纸的师傅也拥有粤剧戏班的《江湖十八本》作为参考工具书。艺人们为了剪制出符合剧中要求的场面,更能反映出戏剧的效果,他们都乐于去看粤剧的演出去提高塑造戏剧人物的技巧。这样一来,粤剧与剪纸自然而然溶为一体,难解难分。剪纸作品当然要运用艺人们最擅长的粤剧历史故事场景和人物为素材,以表现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剪纸人物形象。

1、题材


(长坂坡)


(昭君出塞)

粤剧多达1万多个剧目,为佛山剪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长坂坡》、《霸王别姬》、《帝女花》、《贵妃醉酒》、《昭君出塞》、《关汉卿》、《荆轲》、《三英战吕布》、《六国大封相》、《打严嵩》等是都来源于粤剧“江湖十八本”的传统剧目。在粤剧艺术的影响下,“佛山剪纸艺术创作从过去主要是寓意题材转变为大量以戏曲故事人物为题材。这也许是佛山剪纸创作进入现实主义的一个标志。这种转变,影响到佛山剪纸在相当长时期一直保持着以现实主义为主旋律的艺术创作风格”。

2、人物造型

(佛山粤剧剪纸)


粤剧在人物形象上为佛山剪纸提供了造型素材,“粤剧舞台上众多的人物形象及其功架造型成为佛山剪纸创作最现成的借鉴。”佛山粤剧剪纸作品中的粤剧人物造型有好几百个,都来自粤剧中的某一情节中的生、旦、净、末、丑角色,单个人物形象都是身穿戏装,手持戏中的道具,并根据人物的历史特征,塑造不同的姿势,生动形象,姿势优美,神形兼备、十分契合粤剧的演出场景。 如果是场景人物形象塑造,就会让整个构图以主要角色人物为中心,配以次要角色人物,主次分明,讲究层次,组成一幅幅人物场景画面。同时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穿着打扮,姿态表情都做了细致的安排与刻画,表现出各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性格特征。人物造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十分传神。

3、服饰造型

佛山粤剧剪纸注重对人物服饰的刻画。人物的服饰是表明人物在粤剧中的角色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剪纸艺人特别注意对人物服装的袖子、帽子、腰带和佩戴的香囊、手饰、缨络、花钿等饰品的刻画。粤剧特有的“大袍大甲”和带“福”字的方形背旗、额上的大结子(英雄结)、头上的雉鸡尾等都有体现出来。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动作,艺人们还对人物服饰的纹理进行细致的刻画,表现出衣服与动作相一致的连动效果。佛山粤剧剪纸“通过加强对服装的局部突出和细致刻画,衬托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地位的差异,因此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粤剧服饰的极好历史资料”。

4、舞台造型

(佛山粤剧剪纸)

佛山粤剧类剪纸刻画了很多完整的粤剧舞台情景。舞台衬布、茶碗桌子、椅子、背景,亭台楼阁、匾额、对联刻字、树木等都会按照原样刻剪出来,展现出宏大的舞台场面,把众多人物与景物合理的分部在舞台画面上,层次清楚,构图全面,再现了粤剧舞台效果。“一幅作品就是一个舞台剧照,有人物、有情节、有背景,画面生动有趣,充满了戏剧味和表演味” 。

5、故事情节

(佛山粤剧剪纸)

一幅佛山粤剧剪纸作品就是一个粤剧故事,它经常采用以点带面的手法,直接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进行刻画,根据情节的需要和剪纸的特点进行艺术加工,采用集中大场面、容纳多人物的方法进行表现。使人一看画面就知道此幅作品所要表达的历史故事情节主题。佛山粤剧剪纸“源于舞台、高于舞台地再现了故事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创造性。”佛山粤剧剪纸是粤剧历史故事情节的另一种新的表达形式。
佛山粤剧剪纸广泛地吸收和运用粤剧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的作品,人物造型生动、故事情节突出、舞台造型宏大,均以粤剧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代表了佛山剪纸最高的艺术成就。“粤剧孕育了无数佛山粤剧剪纸的辉煌 ;佛山戏粤剧剪纸,则凝结了古代佛山粤剧的缩影,保存了活态的古代粤剧氛围,固化在剪纸内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每一幅剪纸就如同一出凝固的永不谢幕的粤剧演出”。佛山粤剧剪纸极具地方特色,在中国剪纸界独树一帜。


本稿件转载自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公众号,作者为王发志,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