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公主
1980年由红线女、秦中英(执笔)根据曹禺话剧《王昭君》改编。西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求婚,得元帝嘉许。后宫待诏的良家女子王昭君谨记父亲“边民愿修好”的遗言,毅然应召。她以一曲《长相知》打动了呼韩邪单于和元帝,被选定为单于阏氏,并晋封为昭君公主。王昭君手抱琵琶,走过荒烟蔓草、黄沙白骨的古战场,更深切体会到民族和睦团结的必要。匈奴左大将温顿,阴谋反汉篡权,暗中破坏和亲,陷害王昭君。汉国舅王龙也从中推波助澜。被蒙上不白之冤的王昭君以惊人的毅力,宽宏的度量,扫清了呼韩邪单于心中的疑云。老侯爷大义灭亲,审出凶徒休勒,为王昭君洗净了冤屈。人心思治,叛乱被呼韩邪单于荡平,民族和睦,共同繁荣。在牧民的欢呼歌舞中,呼韩邪单于为王昭君举行隆重的晋封大典。该剧1980年由广州粤剧团首演,导演李紫贵(特邀)、郭慧、冯小娟,红线女、陈笑风主演。1981年,此剧获广东省1976年至1980年“百花奖” 最佳编剧和最佳导演奖。1982年12月,此剧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时,演员们受到杨尚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昭君出塞
传统剧。出自明代《王昭君出塞和戎记》第二十九折。汉元帝应匈奴呼韩邪单于求亲之请,遣王昭君出塞远嫁。昭君辞朝上路,愤君主昏庸,痛乡邦难返,马上琵琶,长歌当哭,倾诉悲愤。到达胡汉分界之地时,昭君毅然投崖而死。该剧有两种本子:一是唱曲牌的传统剧《昭君和番》,粤剧改唱广州话后,甚少演出;二是唱梆、黄的改编剧,此类改剧数量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马师曾编剧,杨子静整理,红线女主演的王昭君的演出剧。1980年广州粤剧团出访新加坡和港澳等地演出的剧子由杨子静重新整理改编,保留了原剧精华及主要唱段,删去王昭君投崖的情节,改为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出塞,从此汉胡和好。后来广州粤剧团演出也沿用此本。

柳毅传书
原名《龙女三娘》。1955年谭青霜根据冯梦龙。说《柳毅传》改编。儒生柳毅赴试入秦,路过泾水见一妇人牧羊于野,风寰雾鬓,涕泪淋漓。问知乃洞庭龙君之女三娘,因远嫁泾河,备受翁姑、夫婿虐待。柳毅舍弃科考,折回洞庭为三娘传书。洞庭君接书正谋救女之策,其弟钱塘君知悉而兴师问罪,怒杀泾河王子,救出龙女。洞庭君感柳毅恩情,欲以龙女妻之。柳毅认为自己虽深爱龙女,但传书本属仗义所为,如答应成婚,于读书人道义有损,乃拒绝婚事。龙女更爱柳毅的高尚情操。柳毅归家后仍挂念龙女。一日,有渔家女托媒自荐,愿嫁柳毅。洞房之夜,柳毅见新娘酷似龙女,双方经过一番试探,剖白真心,原来渔女是龙女所变,有情人如愿以偿。该剧1954年由太阳升粤剧团首演,罗家宝、林小群主演。该剧为众多剧团搬演,仅罗家宝担纲演出就近千场,是罗家宝“虾腔”发端和形成的代表剧目。此剧还多次作为出访的演出剧目。剧中《花好月圆》唱段,海内外至今仍传唱不衰。该剧还有1989 年广东粤剧院陈冠卿整理改编的演出剧。


20世纪50年代罗家宝(中)、林小群(前左二)主演的《柳毅传书》剧照


洛神
陈冠卿编剧。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曹操三子曹植早有才名,其诗为人们所称颂。甄玉婵深爱曹植,常捧诵曹植之诗,并造有玉镂金带枕,准备作定情之物。曹操长子曹丕,对曹植十分猜忌,频加迫害,使曹植过着迁徙无定的生活。曹丕还要以取曹植所爱甄玉婵,逼他七步成诗。玉婵处于曹家兄弟权力斗争和爱情纠葛之中,为求曹家兄弟和好,继承父志,完成统一大业,她忍辱嫁给曹丕,忧郁成疾,最后抱着曹植的诗死去。曹植路经洛水,怀念甄玉婵,此时,甄玉婵仙魂踏波前来与他相会,并以曹植所著诗歌相勉,与曹植互赠明珠玉佩,依依而别。该剧1981年由广东粤剧院一团首演,导演钟少辉,林小群、关国华、白超鸿等主演。该剧同年获广东省专业戏剧作品评奖优秀剧本奖,并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剧目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