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梧州市首届粤剧文化周圆满落幕,在带给人们精彩的文化大餐的同时,却也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目前梧州的粤剧人才和票友,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粤剧发展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
“如果粤剧人才出现断档,同时没有新的戏迷,戏剧的发展难有美好的明天。” 梧州粤剧团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戏迷票友日趋老龄化
粤剧是岭南地区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粤方言地区。梧州,一座千年古城,有着深厚的粤剧文化积淀,在新中国成立后,梧州粤剧在国家扶持下,粤剧曾经闪耀粤港澳地区。“粤韵依依鸳江畔,曲音袅袅山城间”,就真实描述了梧州街头巷尾丝竹声声传唱粤剧的民间生活景象,也印证了粤剧在梧州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经过60年的发展,梧州培养出以黎侠峰、潘楚华等为代表的粤剧传人。但近年来,只听粤韵丝竹之声变得越来越弱,粤剧演人才和戏迷还是以前的那些,再难找到新的戏迷了。
从日前举办的粤剧文化周活动中的“唱响金秋”粤剧曲艺大赛参赛者情况就可见一斑。报名者中年龄最小的17岁,年轻人只有寥寥的三几个,其余都是45岁以上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市民李子墨称“如今的粤剧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其实,粤剧人才和粤剧迷老龄化也许与演出场次少有关。据了解,自改革开放初期粤剧繁荣几年后,近年来几乎没有粤剧大戏在梧州演出了。“剧团的发展,稳定的剧迷,一定数量的场次,才能使戏剧健康发展。戏剧的发展要有演员,也更需要有戏迷观众。”梧州粤剧团团长沙厚和说。
有识之士曾经呼吁重视粤剧迷、粤剧演员老龄化问题,前几年开办了一些学习、培训班,但都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开办了两三年,培养不到50人,因为缺乏生源而不得不停办。 培训戏迷演员需从小抓起
如何才能避免粤剧迷、粤剧演员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使这个反映典型地方文化的传统粤剧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如何走出低迷的局面,如何把更多观众吸引到剧场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梧州粤剧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既是观众老龄化,又是演员青黄不接,从而可能导致节目不能吸引人。
梧州没有专门培养专业粤剧人才的学校。广东八和会馆名誉顾问、澳门龙腾粤剧团团长陈惠萍直言,“现在既担心观众老龄化,又担心这行当的演员青黄不接。现在的年轻人不看粤剧,等他们老了还可能来看,但我们没有接班人,拿什么戏去吸引人再看下去呢?”唱了数十年粤剧的她对此忧心忡忡。
我市已退休的粤剧资深艺人张福伟认为,有关部门应当思考如何培养粤剧人才、培育粤剧迷,如果几岁大的小朋友都喜欢粤剧,那么梧州粤剧就大有希望了。已退休的粤剧资深艺人梁超平认为,要培养更多粤剧迷、粤剧演员,才能不会导致青黄不接,希望从全市的文化环境营造、剧团方面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和环境,多举办文化活动,从有兴趣的小朋友抓起,培养他们对粤剧的兴趣,并采取有效方法,继续弘扬梧州粤剧的传统文化。(颜桂海 冯珊)
(摘自 《梧州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