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曾写信鼓励我‘要成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我一直在努力,我还要进步”——昨日,粤剧电视艺术片《红线女心路之桥》举行首发式。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一席话赢得热烈掌声。
电视艺术片《红线女心路之桥》,以一个“桥”字生动地概括和展示了红线女的精彩艺术人生和名曲名段,并通过粤剧事业这座不朽的艺术桥梁,使她的一生和党、和祖国、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和她所深深热爱、也深深热爱她的这块土地融会结合的整个历程。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是开平水口镇泮村人,出生在广州,八九岁时就跟留声机学唱粤曲。经常在父亲招待客人时,被叫出来演唱一曲,得到客人的夸奖和父亲奖励的二毫硬币。抗日战争前,她家住广州西关,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
1938年,她随母亲赴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学艺,取艺名”小燕红“。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认为“小燕红”不好,建议改为“红线女”。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
1955年,红线女抛弃在香港演艺界的显赫位置和极其优越的物质生活,毅然回到内地参加广东粤剧团(今广东粤剧院)。一次,毛泽东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信里说“活着,更活着,再活着,变成劳动人民的红线女”。这件事成为红线女成长过程中鲜明的时代烙印。
她说:“我最初学戏是为了吃饭;接着知道演戏是为了赚钱;后来我又认为赚钱是其次,首先是搞好艺术。回来之后我才认识到演戏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句话也成了红线女追求艺术的新动力和目标,一直努力到现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