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听到老一辈艺术家们忆起四十多年前排演经典粤剧《山乡风云》,我心里总有一种“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时”的感觉。东坡先生这句诗是一时的淘气之作,用在此地似有不贴切之虞,本人故然并非“弥勒”,粤剧也决非“阿婆”可比,但其描绘的心情是触类旁通的,当年粤剧大师们以赤子般的心灵去煅造经典,不独此一剧,乃至整个粤剧在那个时代焕发的光彩,无不令今天的粤剧人为之追忆和向往。但追忆和向往之余,我们也该为她做些什么呢?今天,省粤剧基金会联合广东省粤剧界,重排经典 《山乡风云》,粤剧院义不容辞挑起承办单位的担子。作为粤剧院的一分子,我有幸能跟随剧组,忝为场记,在排练场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收益颇丰。眼观耳闻,也有一些体会。

说到剧本,从小说《山乡风云录》到粤剧本《山乡风云》,吴有恒、杨子静、莫汝城三位大师如椽之笔,针线严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无愧一剧之本,无愧经典之本。令今之编者由衷佩服。

说到演员,当年参演《山乡风云》的主角们:红线女饰刘琴、罗品超饰黑牛、罗家宝饰何奉、郑培英饰春花、文觉非饰万选之等等,创作了栩栩如生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早已是珠玉在前,赞叹之誉更不在话下。

今天我们重排经典,“学习、继承、发展”是指导方针,学习前辈艺术家们对粤剧的执着追求的精神,继承粤剧艺术传统精粹,在新时代审美中创新发展。在排练场上,导演们除了对主演们认真导戏外,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有对群体演员的严格要求。

《山乡风云》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戏,与传统古装戏有所不同。传统戏中生旦在台中大唱主题曲之时,那些站立两旁的家丁丫鬟一声不响、一动不动,状若木偶,当然某些有台词的配角除外。而现代戏节奏快,对整体戏剧氛围的要求更高,由此对每一个群体演员都要求有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如第二场春花跳潭被刘琴救起后,卫生员对她进行急救,刘琴亲切询问她为何跳水,在这一过程中,在场的每一位战士都是由此至终密切关注着这个可怜的姑娘,视点是集中在春花身上的。当刘三保悲愤压抑地道出她是被斩尾蛇遭蹋了的时候,马上引起刘琴和战士们的愤慨,战士们握紧拳头齐声喝出“报仇!”当春花被扶下去时,刘琴的担忧正是大家心中所忧:“这位姑娘回去无医无药会有生命危险的,留下她吧。”在政委对刘琴说:“你不就是个大姑娘吗?”班长、虎子等人都笑了起来,这里战士们是有个潜台词的:平日打仗我们听你的指挥,这回你连自己也忘记了自己的芳华之年,还不让我们笑你一回……通过这些群体演员的演绎,既烘托了刘琴的指挥者形象、展示了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又反映出人民子弟兵对苦难群众的深厚感情,更令整个戏剧节奏松紧有度,强烈地牵引着观众的情绪。

又如序幕曲中游击队员的行进,当时历史背景是解放战争已经打响并不断取得胜利,这支游击队奉命挺进华南某山区,准备要解放桃园堡,整个队伍士气高涨,战士们正是斗志昂扬。这就要求饰演游击战士的演员们精神抖擞、昂首挺胸、目视前方、步伐一致,在冲过场时速度要快、动作要整齐划一。一开场就需要这么一个革命团体的精神面貌,才能使观众们对这支革命队伍充满信心和希望。

此类例子其他场次也很多,都说明了现代戏中群体演员的表演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

二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典型生活的艺术美化,演绎现代戏,演员要有戏曲艺术之美,但演员的神韵也不能过于古装化。要表现代革命军人,传统戏中的兰花指、过于柔美的身段是不行的。这是刚开始排练时演员们易犯的一个通病。据说当年《山乡风云》剧组专门到部队中体验生活、进行军训。重排《山乡风云》期间,为了培养军人气质,在公安厅教官的集训下,演员们都认真练习敬礼、立正、背枪等军事动作,力求塑造出坚强勇敢、英气勃勃的革命军人形象。尤其是主演蒋文端,通过对红线女老师的唱腔、演技的学习,逐渐把她自身的柔美和刘琴果敢刚强的一面融合起来,把我们的女英雄英姿飒爽、刚中有柔的儒雅气质演绎出来。如在第一场通信员向刘琴传达命令时,她果断地命令“同志们,马上转移。一班掩护,走!”此时她一挥手、平台上的亮相,令人感受到一种来自于生活、化于舞台上的艺术的美。

三是将传统表演程式有机地融入现代戏的表演中。传统戏曲表演最鲜明的特性之一是程式化,许多传统粤剧程式适用于各种特定的戏剧情境、表现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传统的戏曲手段演绎群体场面,程式甚多,套路和排场十分规整,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单元。但从现代审美需求来看,现代戏是反映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在典型环境中用戏曲的表演手段去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戏剧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灵活的场面、鲜明的人物性格需要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果将传统程式“照版煮碗”原套搬来使用,犹如刻舟求剑,不合时宜,必须在借鉴传统程式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创新地去体现现代人物的意志和行动的冲突。

《山乡风云》通过导演的二度创作、演员的三度创作,把粤剧传统表演程式和现代革命题材有机地揉在一起,是粤剧演绎现代戏的成功例子。尤其是在第五场“伏牛”中春花与黑牛的冲突,“三拦”是表演程式的基础,但在拦中见二人不同的心态和行动,在“三拦”中体现出黑牛的鲁莽行动反衬出春花的冷静。特别是第二拦时,黑牛一把推开春花,春花踉跄跌倒,在踉跄中运用了戏曲的翻身跪跌,此时黑牛忙扶起春花、欲走,春花使劲拉回黑牛。运用了戏曲的身段“坐盘”,恰到好处地表演了“三拦”过程中动作的变化。决定“三拦”程式特点的是锣鼓,因为“三搭箭”是“三拦”的特定锣鼓,而导演在这鼓点规范的节奏中创作了一个现代戏三拦的新程式,让观众认同和感受到这就是戏曲表演的艺术。又如第一场刘琴出场亮相,在气氛音乐后紧接是粤剧传统锣鼓的“锣边花”加“七槌头”;何奉“哭相思”头转“乙反南音”接“二簧”类似传统的“哭相思”……除了成功演绎了每一位性格明的主要人物,在一些群体演绎上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序幕曲中游击队战士行军,用现代的音乐,与旧有的“走南蛇”程式结合起来,表现部队在华南山区的密林中蜿蜓行进的情景;运用粤剧南派的“手桥”,表现黑牛与万选之的紧张对峙;在开打场面,渗入了特技、影视武打手法和我军战士与敌人刺刀拼杀的动作等各种手法表现刘琴以及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敌……似这般将有形化无形、将传统表演程式有机地融入现代戏中,达到了一个较好的艺术整体效果。

参加重排《山乡风云》以来,日子过得既紧张又充实,有所学有所悟,也许还是很肤浅,但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小结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