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各剧种的音乐风格、旋律、调性和伴奏乐器等方面均有着鲜明的特点。这次让我们谈谈粤剧锣鼓艺术。

粤剧作为综合性艺术,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乐器组成特色鲜明。想起粤剧,不由想起那传统的锣鼓声。广东粤剧的锣鼓是粤剧区别于其它兄弟剧种的一大特色。粤剧锣鼓套路严谨,流派众多,它植根于粤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在粤剧文化的建构中留有深刻的印记,是粤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邀请粤剧界资深音乐导师、锣鼓导师和粤剧演员,从粤剧锣鼓的传承和发展说起,并以讲解配合表演的形式,为读者献上一场粤剧锣鼓的饕餮盛宴。

俗话说,一套锣鼓半台戏。锣鼓,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锣鼓声响,预示着一个相对于人世间的超现实的戏剧空间的出现;锣鼓,也规定、主宰着整个戏剧的节奏。

粤剧锣鼓套路严谨,有自成一格的表现程序,它和演员表演(例如功架、身段)、观众约定俗成的惯例、乐队配搭等息息相关。在过去,大锣大鼓是招徕乡民的好办法,但粤剧不是整天大锣大鼓。一段【相思】锣鼓点,在将军得胜归来,金殿面圣时就用大锣大钹的【大相思】;在酒楼戏凤中就用小锣配音;在表示冤屈时用低而慢的【暗相思】;在嚎哭时用更轻的【哭相思】。到了现代,锣鼓艺术也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出现锣鼓和弦乐器互啃交集的表演法,增强了剧场感。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锣鼓艺术似有不被理解的苗头,也有被边缘化的迹象。因此,我们特别邀请资深粤剧锣鼓导师苏学成、粤剧音乐导师陈仲琰共同主持本期锣鼓讲座, 从介绍乐器到示范锣鼓经入手, 希望和现场观众积极互动, 从而引导大家对粤剧艺术有进一步的体会、认识和关注。

时 间:2016年7月24日(周日)上午10:00-12:00
地 点: 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
主 持 人:关瑾华(文学博士,粤剧粤曲文化研究者)

对谈嘉宾:
陈仲琰(资深粤剧音乐导师)
苏学成(资深粤剧锣鼓导师)
表演嘉宾:洪梓铧(广东粤剧院演员)
助演嘉宾:李梓恒、罗锐滔(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戏剧系学生)

【嘉宾介绍】:
陈仲琰,广东粤剧学校高级教师,演奏家,粤剧粤曲唱腔设计。父亲陈卓莹为著名撰曲家、音乐家,曾任广东民间音乐团团长。自幼随刘天一、罗家树、宋郁文、蔡保罗等音乐名师学习高胡、掌板、小提琴、色士风等,集音乐创作、演奏、演唱技能于一身。在广东粤剧学校任教多年,授高胡和唱腔理论等课程。

苏学成,字麒方。广东顺德人。1978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打击乐专业,后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师从粤剧打击乐名师周学军,是粤剧打击乐“树”派(罗家树)传人。从事粤剧打击乐教育三十多年,桃李满天下。2013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首届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大赛,以粤剧“锣鼓柜”《马到功成》一曲,勇夺银奖。多次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交流讲学。现为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广东打击乐协会副会长,广州越秀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粵剧八和会馆普福堂常务理事。
洪梓铧,国家二级演员。毕业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影视与编导。师从粤剧名伶叶兆柏。擅长小武、小生、文武丑生,戏路广,基功扎实,善于刻画剧中人物性格特征,表演细腻,栩栩如生,受到观众的喜爱。曾参加广东省第六、七届演艺大赛,分别荣获金奖、银奖。现为广东粤剧院二团主要演员。

【参与方式】
无需报名:请于活动当天上午9:00-9:50到广州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入口领取现场报到单,凭现场报到单进场,一人一单,额满即止。
活动名额:250人
特别声明:活动将为合作方、嘉宾预留部分座位,最终活动名额可能会有所调整。
主办单位:广州图书馆
主持单位: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


本稿件转载自广州图书馆公众号,作者不详,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

“粤剧粤曲大家谈”系列讲演活动:粤剧锣鼓的传承与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