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晚开始,连续三天,白云区搭起大台唱大戏。28日晚在江高镇大田村上演折子戏,29、30日两天将在石井街鸦岗社区分别上演传统长剧《征袍》、《春草》。这次活动是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联合广州市粤剧团、广州市红豆粤剧团举办送粤剧下乡活动之一,为白云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粤剧在白云区热情不减,喜之者众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曾被周恩来总理冠予 “南国红豆”的美称。

建国前,白云区境虽未有粤剧专业演出团体,但每逢年节或重大神诞,不少乡村都会请戏班来“做大戏”,且往往连演数晚,观众如潮。

除了专业粤剧团外,白云区内还有许多民间业余剧社常年坚持活动。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钟落潭镇的钟声剧社和人和的农余剧社就以上演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激励同胞投身抗日救亡的斗争。据行内前辈回忆,建国之初至50年代末,大凡千人以上的村庄都有自己的剧社(或称文娱组),结合当时中心工作自编自导自排自演。其中江高小塘剧社就是业余粤剧团体中的佼佼者,当时,剧社社址挂满锦旗,可谓饮誉禺北地区,该剧社当年创作排演的《春风秋雨又三年》至今尚为老一辈人津津乐道。

白云区支持民间乐社(又称为“私伙局”)活动看成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事来抓。近年来,在石井街建立了白云区业余戏曲培训基地,由区、街两级投入资金,改善培训场地,添置乐器道具,更新灯光音响。有组织开展对全区民间乐社的活动进行交流、辅导,先后举办了“戏曲锣鼓掌板”,“戏剧化妆”,“粤曲唱腔运用”、“戏曲表演艺术”等训练班或讲座,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共培训了300多名粤剧曲艺表演骨干。


粤曲创作人才辈出

由于粤曲在白云区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根深自然叶茂。粤曲创作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获省一级奖的有梁广道、吴元良合作的《雁归群》,陈庆德的《牛栏岗大败英军》,谢格洲的《重上望洋山》。获市一级奖的有戴桂波创作的《陈队长谢宴》等。

由于有了这良好的发展条件,白云区的粤曲艺术后继有人。新市街的叶瑞茹曾以一曲《荔枝颂》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唱。金沙街居民谭国莲作为白云区粤曲新秀屡获省市曲艺比赛金奖,其师从粤剧名演员郑培英,擅长演唱一曲《昭君出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