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周日,参演“东方名家名剧月”的粤剧《三家巷》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不少年轻观众冒雨前往观看。该剧主演、广州粤剧院院长倪惠英介绍,《三家巷》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此番来沪演出,希望能让上海观众领略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爱上这个充满魅力的剧种。
粤剧《三家巷》根据欧阳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展现了以广东民谣、民俗民风为主的岭南画卷,并穿插乞巧节等传统节令、艇仔粥等岭南美食。对于粤剧这个首次入驻 “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新剧种,东艺总经理林宏鸣表示:“每年增加一个新剧种是东艺对观众的回馈,《三家巷》的参演使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剧种版图再次扩大。”
创排《花月影》《三家巷》等新戏的同时,倪惠英坦陈:粤剧近年来面临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锐减的境遇。“粤剧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文化多元的发展,每个剧种都会碰到发展问题。戏剧应该与时俱进,要让古老剧种焕发青春,让传统文化进行当代呈现。”
创新不止,传统不丢。倪惠英认为广东粤剧的特色、个性化的唱腔等元素要传承坚守,这其中包括粤剧独特的包容性和“拿来主义”。“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曾说过他最佩服粤剧,将其他元素拿来就能融会贯通地变成自己的东西,兼容性很高。这是粤剧能在600个曲牌中发现新的唱腔之美的原因,也是粤剧的立家之本。 ”倪惠英说,“这两年,我们坚持举办邀请大学生走进剧场的活动,创作中融入现代感,加入现代审美理念。戏曲要寻求发展之路不能抱残守缺,要用作品征服现代观众。”(记者 李峥)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