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不仅仅是岭南文化的名片,也是推动广东文化建设的动力之一。

但是即使身为广东人,笔者对粤剧也不甚了解,第一次去剧场看粤剧,还是读大学的时候。

那时正好是“大学生走进剧场”系列活动,不过令笔者惊奇的是,选择去剧场的同学还是很多,每场都爆满。问一个香港同学的感受,她说:“香港粤剧很流行的,像汪明荃她们都在唱大戏。我不知道广东粤剧如何,所以来看看。”

只是,不知道是否个人感受,总觉得粤剧离生活太远,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以支撑文化品牌的形成。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粤剧文化宣传没有昆曲来得气势磅礴。而且,粤剧传承和挖掘力度不够,文化内涵不深,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多元化,造成整个广东地区粤剧文化氛围不浓。

“南国红豆”的蒙尘,是作为广东人所不想看到的,要加大粤剧宣传力度,推进粤港澳地区文化交流,加快完善和实施粤剧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突出粤剧文化品牌形象。

不妨借鉴品牌建设的“四名”策划理论,对粤剧品牌形象进行一次全新的梳理和打造。“四名”,即名人、名品、名地、名门的策划。

名人,粤剧演员人才辈出,当代的有红线女、任剑辉、白雪仙等等,也有影视明星跨行参与到粤剧文化传播中,如汪明荃、陈宝珠,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名流,可以利用这些人的名人效应托起粤剧品牌。比如可以邀请他们走进校园,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增加粤剧对学生的吸引力。又比如可以围绕他们的经历,制作纪录片,表现他们对粤剧的热情和执著态度。

名品,就是粤剧剧目,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帝女花》、《紫钗记》、《刁蛮公主戆驸马》……但是并没有像《牡丹亭》那样传颂国内外的经典剧目。《牡丹亭》毫不夸张地说,可以撑起整个昆曲。提高剧目质量,提高剧目的知名度,然后就可以带动粤剧的品牌形象。培养人才创作剧本,是重要的环节,而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不妨考虑从改编小说、电影入手,聚集优秀人才全力打造。另外,也可以将已有的经典剧目拍成有分量的影视作品,通过大众、通俗的表现形式,开辟宣传的创新渠道。

名地,岭南粤剧文化源远流长,其实可以深入发掘的资源很多,如粤剧博物馆、粤剧传统剧场。历史中的“琼花会馆”,根据《佛山忠义乡志》的记载:“镇内有会馆凡三十七,琼花会馆建筑瑰丽,为会馆之最。”假如可以重建“琼花会馆”,在里面设置粤剧博物馆和粤剧传统剧场,势必推动粤剧的流行。

名门,也就是剧团。粤剧遇冷,广东省内的许多剧团,大部分都因为缺乏政府足够的财政支持而难以生存。与其苦苦支撑,还不如全力支持一个剧团的发展,增加在媒体的曝光度,宣传它的剧目,接下来就可以策划实施“粤剧全国巡演”的方案,以它的整体成功带动粤剧品牌的成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