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打磨3年、经过5次大改、打破固有模式的粤剧《白蛇传·情》在深圳戏院上演。新潮的演绎方式、跨界的音乐旋律、文武兼备的表演、惊艳的舞美服饰引发深圳粤迷们阵阵喝彩。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女主角白素贞扮演者曾小敏望着争先恐后上台与自己合影的观众,眼泛泪光,因为这其中不乏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对曾小敏说,因为《白蛇传·情》,他们喜欢上了粤剧。这似乎离曾小敏的使命又迈进了一步:拒绝让粤剧成为博物馆的艺术,要让它走进年轻人的视野,让粤剧成为时代的主流。
让粤剧“年轻化”
初见曾小敏,距离演出开始还有两小时,退去舞台上的光鲜装扮,不施胭粉的她显得格外淡雅脱俗。接受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有看《白蛇传·情》吗?”就像该剧是自己孩子一样,语气中满是爱意与骄傲。其实,《白蛇传·情》并非新作,从2014年至今已经演了50多场,曾小敏还凭借它获得了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该剧成就了曾小敏,所以才被她如此珍爱吗?当然不全是,对曾小敏而言,该剧是年轻人与粤剧之间的纽带,让大家提起粤剧,印象里不再是传统的“冗长又程式化”的麻木表演,不再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在广东,粤剧是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然而,在娱乐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的当下,在电影、电视、视频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传统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着观众断层、后继乏人的尴尬处境,如何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是粤剧界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多年来,曾小敏一直在作尝试和探讨,各种跨界都试过,怎样找到好的切入点,让观众看到戏曲的美和内涵,不会走偏又不会觉得老套,是她思考的问题。“我想把观众层从老年人提升到年轻白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虽然他们要么关注高品质的高雅艺术,要么像电影这种快餐文化,戏曲仿佛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视野中,但是我想打开这扇门,于是选择了《白蛇传》作为载体。”
以“情”动人
颠覆对粤剧的认识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各个剧种《白蛇传》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剧情方面,恐怕无人不知。曾小敏意识到,现代人更想通过一部剧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最重要,于是曾小敏《白蛇传·情》立足于一个“情”字,这也是该剧最核心的精神,故事中的“情”被提纯放大,充斥着爱情、亲情、友情、悲情、怨情、离情。从西湖初见许仙“别再说他是人间少年,莫再说我是蛇儿不能恋”的一见钟情,到婚后“任流年如晦,相守候莲开”的浓情,再到重回断桥时“昨日情始,今日情绝”的伤情,以及最后被收入雷峰塔“不管几生几世,我来寻你”的不了情……都让观众听到了表演者内心的声音,无比动容。
在舞台表现上,从唱腔、音乐再到舞美、服装都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加入了现代元素:剧里的“威亚”、“移动的桥”、舞美上运用的花球、效果很3D,似乎在用拍电影的手法完成每一个镜头;新的曲风和传统的曲风融合起来的唱腔,即不失原味,又很丰满,完全颠覆了年轻人思维中的粤剧。
可以说,《白蛇传·情》是一次冒险的尝试。曾小敏回忆道,“这部剧刚出来的时候遭到了业内很多反对的声音,毕竟看惯了传统粤剧的专业人士会觉得少了很多内容,但是我们知道要向前走,坚持下去,反对的声音要听,但心里要有自己的方向,我们保留了很多核心的内容,这就足够了。”
《白蛇传·情》排练出来后,没有第一时间推出市场,而是先以公益演出的形式走进校园。曾小敏发现该剧在高等院校很受学生喜欢,适合学生审美需求。“学生是未来欣赏群体的主力军,他们认知尚浅,需要时间去消化。在创新方面,我们会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的目光”。
如今,《白蛇传·情》在各地已经演出多场,每次都积累了一些年轻粉丝,这让曾小敏很感动。谈到深圳连续几年举办的“粤剧在周末”,曾小敏也希望趁这个活动把粤剧在深圳推广起来,她想通过持续的演出,制造一种氛围,让市民对粤剧有所改观,同时也会跟紧时代步伐,采取新颖的宣传手法,利用互联网来普及大家对粤剧的认识。“戏剧不应该只是墨守成规,时代在变,观众在变,古老的船票是登不上时代发展的巨轮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