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猛的山炮公司”:孔雀廊用版权持续盈利
创业ID

当唱片渠道商们都活得很好的时候,孔雀廊就开始做“版权”。一是挖掘和培养自己的原唱歌手,二是买断粤剧曲目版权。

为了让粤剧“火”起来,孔雀廊用小曲创新粤剧,用卡拉OK、MV等新形式包装,甚至跨界邀请通俗演员来参演,试图改变其固有的形象。

到了2001年,孔雀廊开始与BMG、百代(EMI)、环球等唱片巨头合作,购买其版权,制作并销售相关的音像制品。“像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刘德华等等,他们的唱片我们都卖过,非常好卖。”陈锦芳说。“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跟你合作,而不自己直接做?”记者问。“我们有很广的渠道。”陈锦芳回答得非常干脆。

但陈锦芳并不满足做一个渠道商,她意识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版权”。“如果你拥有永久版权,就可以靠它不断地盈利。”2004年开始签约“凤凰传奇”和郑源;另一个是粤剧,目前孔雀廊的粤剧曲目已有3000多个节目,45万小时,几乎涵盖了所有粤剧曲目。“版权”现在是孔雀廊商业模式的核心。

粤剧玩“跨界”

孔雀廊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板块是粤剧,以及少量的黄梅戏。孔雀廊采用小曲来创新粤剧。

首先,孔雀廊从香港收录尽可能多的剧目,并且出自名家,然后买断其永久版权。孔雀廊目前的粤剧剧目有3000多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粤剧曲目。每张唱片,孔雀廊都会在里面加入“卡拉OK”版,有些老艺术家演唱的曲目,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孔雀廊就会找新人来扮演,并且拍成MV;当然,声音还是原来老艺术家的声音。有些卖得好的粤剧曲目,孔雀廊还会将其改编成黄梅戏,进行“二次传播”。

在推广渠道上,孔雀廊开拓了不少海外路线。“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因为很多旅居海外的广东籍华侨,非常喜欢粤剧。仅在2004年,孔雀廊的音像制品出口已经超过300万片,出口额逾千万元。

为了合年轻人的胃口,孔雀廊还为粤剧注入很多现代元素。孔雀廊甚至跨界邀请电视、电影演员来表演,如曾获得“华裔小姐”称号的演员叶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