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方面的专业人才最为紧缺呢?答案是伴奏。
不久前,吴志滔到镇街的一个曲艺社去参加活动,曲艺社的老师让他提点意见,他说你们敲扬琴的人功力还差了一点。曲艺社的老师无奈地笑了,对吴志滔说:“这是我们这儿唯一会敲扬琴的了,他已经70多岁了。”
类似的情形在镇街的曲艺社经常出现,几个曲艺社可能用一组伴奏的班底。在“粤韵金声”的舞台上,也经常出现曲艺社花钱请外地市的伴奏来帮忙的情形。“现在东莞伴奏好的人,基本上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以70、80岁的年级为主,50岁的都基本没有。不要说再过十年、八年,我觉得再过五年,粤剧演出的伴奏将成为很大的麻烦。没有伴奏,还怎么排?怎么演?”说到这里,方正年的神情一下子凝重起来。
粤剧伴奏首先需要有民乐的基础,此外还要懂得粤剧的演奏规律,了解粤剧的剧目,对粤剧有一定的理解,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伴奏。
现在学民乐的小孩并不少,有些是业余爱好,有些是专业的,但专业的学成之后大多转向传统民乐去发展了,有意愿从事粤剧伴奏的寥寥无几。“这里面有出路的问题,民乐演出还有一定市场,给粤剧伴奏出路实在太窄了。”吴志滔说。
和演唱人才相比,伴奏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吴志滔向记者介绍,东坑由政府、商会和企业三方面资助两个有天赋孩子到粤剧学校去学习,镇里面负责他们几年的学费,学成之后有出路更好,如果没有出路,他们会回到东坑,从事粤剧的推广和普及工作。“镇里面能有这样长远的眼光会是一件好事。”吴志滔评价道。伴奏缺乏的问题不仅在曲艺社里有所体现,在粤剧普及的工作上也制造了不小的障碍。石排中心幼儿园的粤剧老师邱肇雁对记者说,伴奏的都是老人,没办法也不可能在给小朋友上粤剧课的时候把他们请过来,大部分时候,她都是自己剪辑磁带作为伴奏的工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