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毅口述
从1963年考入博罗县东乐粤剧团学艺起,冯刚毅从事粤剧艺术已整整47年。作为粤剧界唯一一个“两届梅花奖”得主,冯刚毅坦言,他的粤剧事业的起步、发展和辉煌都在深圳。作为深圳建市以后唯一的一个专业艺术团体,深圳粤剧团给了他施展才能的舞台。而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和各级领导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则是粤剧能在深圳“梅开二度 ”的主要原因。
新凤霞坐轮椅帮排戏
我16岁就考入博罗县东乐粤剧团学艺,1965年底调入宝安县粤剧团。1971年因剧团解散,调入该县文艺宣传队,1974年调回重新组建的宝安县粤剧团(深圳粤剧团前身),直至2007年退休,我一直在深圳粤剧团。40多年的从艺经验让我深深懂得:一部好戏光有好的演员是远远不够的。好的剧本、剧团领导的重视以及市领导的关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末,深圳粤剧团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县级小剧团。为了能培养镇得住台的当家文武生和花旦,剧团领导推出了《鸳鸯泪洒莫愁湖》,全剧大胆创新,运用了饿马摇铃、夜深深、柳摇金等广东音乐填词。一上演,该剧就获得了观众好评,我由于扮演了该剧主角“徐澄”,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名气。
好的剧本是一部戏成功的重要因素。《风雪夜归人》就是这样一部好剧。该剧是我国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代表作,早在上世纪50年代演出时就引起轰动。1982年,深圳粤剧团决定移植该剧。当时的编剧兼团长曾文炳和原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的张云青承担了改编工作。市领导也非常重视,特地请来吴祖光和其夫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现场指导。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新凤霞老师拖着病残的身躯从北京来到深圳,坐在轮椅上帮我们拍戏。我现在还记得排“风雨送伞”这一幕时,在露天的排练场上,新凤霞老师边讲剧情边示范动作的情形。
零的突破 “一度梅”来了
1983年,《风雪夜归人》正式推出并获得成功。第二年,粤剧团赴中南海礼堂演出,受到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随后,这部戏在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巡回演出,盛况空前。粤剧开始走出广东,进入全国乃至海外观众的视野。1989年第六届梅花奖颁奖晚会在深圳体育馆举行,我获得了粤剧界首个“梅花奖”。这对于粤剧来说,是零的突破。领奖的时候,粤剧名伶“红线女”亲自来到现场为我鼓劲。
在获得梅花奖后,有很多人问我有何感受、碰到了哪些困难等等。其实,获奖令我有些措手不及。我从来没想过演戏还可以获奖。这么多年来,我不需要考虑别的,只需运用好声腔,把握好表现人物特征的手、眼、身、步等身体语言,将戏演好就行了。获奖了,所有荣誉都来了。比如,此次获奖是“深圳粤剧的里程碑”、“代表着深圳粤剧的至高荣誉”等溢美之词全加诸于我身上。实际上,一部戏获得成功并不只是一个演员的事,这离不开整个剧团对艺术的坚持和创新,更离不开当时深圳为剧团提供的宽松、开放的创作氛围。可以说,粤剧当年的艺术探索和经济特区的经济建设一样“红红火火”,充满着“敢闯敢试”的精神。
暂别舞台
开出租一年又八月
不过,获奖不久,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全国兴起了下海潮,粤剧开始不景气,演出机会很少。我狠狠心,就随大流下海了。但由于我文化水平低,除了演戏我啥都不会。一般人下海经商,成为时代“弄潮儿”,我下海却成了名“的士佬”。1991年,我和深圳小汽车公司签订了两年合同,开始了我的“的哥生涯”。
起先开车的确有些尴尬,因为在驾驶室的右上方贴着我的照片和名字。经常会有乘客问我是不是演粤剧的名演员,是不是来体验生活的,我总是说“同名同姓”而已。除了有些不自在,收入上还不错。当时我在粤剧团每月的工资才400多。但我开出租车每月最少也能赚1000多块。而且我还是“三不”司机:周末不开、晚上不开、下雨不开。
我开了一年零八个月28天的出租,因为剧团要赴新加坡演出,市领导和剧团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回来演出。开了一年多的出租车,我知道自己有多么眷恋粤剧舞台。就这样,我又回来了。原本想着只要有戏演就行,没想到还有机会第二次获得“梅花奖”。
11年后,“梅开二度”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粤剧团开始改革,鼓励“一年一新戏,一年一新招”。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我们的创作热情再度被激发起来了。《情系中英街》、《牌坊村新传》等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戏脱颖而出。并相继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等奖项。
2000年,团里邀请著名编剧刘云程创作了现代粤剧《驼哥的旗》。我扮演剧中的“驼哥”。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剧本中,驼哥属于“丑生”,这与我一直擅长的“小生”相距甚远。为了诠释“貌丑心美”的“驼哥”,我剪了个“锅盖”,抠肩驼背、相貌丑陋的小人物取代了过去那个唇红齿白的英俊小生。为了展现“驼哥”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刻画他逆来顺受、却不失幽默的性格特点。在演唱上,我则融入了“马腔”、“凡腔”,以表现角色的辛酸与无奈。
就是这样一个丑角却成为了粤剧舞台上的“明星”。该剧不但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还将第19届梅花奖收入囊中。很多人说我又获奖了,“梅开二度”。但在我看来,这个奖应该颁给所有参与创作的人。这部戏的剧本在排演之前就改了11次,排演后又三易其稿,没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我摘不了“这朵梅花”。
现在,我退休已经3年了,但我听说深圳粤剧团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我很期待改制后的粤剧团能重现深圳粤剧当年的红火和辉煌。我想,深圳有好的演员、有好的基础和政府的重视。京剧来深圳都能获得关注和成功,粤剧这个在深圳有着深厚观众基础的剧种又有何不可呢?
冯刚毅小简介
冯刚毅,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生于1947年,1963年从艺,1989年他凭借粤剧《风雪夜归人》摘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中国粤剧界摘“梅”第一人。2001年,又凭借《驼哥的旗》“梅开二度”,获中国第十九届戏剧“梅花奖”。曾担任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粤剧团副团长等职,现已退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