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佛山粤剧名伶,李淑勤当属头号人物。18岁那年,她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来到佛山青年粤剧院。从业32年,她在钻研传统粤剧唱腔基础上,努力探索粤剧发展模式,首创粤剧电影。去年开始,她还跨界走进话剧,带领佛山粤剧传习所排演话剧《康梁》,全国巡演并广受好评。
把京剧表演程式与粤剧融合
李淑勤现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荣获佛山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第十八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1983年,一个娇小的应届毕业生走进了佛山青年粤剧团的排练场,没有魅力四射的高挑身材,也没有令人眩目的艳丽时装。但是,正是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女孩,成为了当代佛山粤剧界最为人称颂的名伶。
李淑勤还记得,自己首次担任主角,也是出于一次“意外”。1991年,佛山青年粤剧院计划赴香港与一位著名花旦合作演出,“不料那个花旦临时因故退出,剧团想到派我上场,那时候团长彭炽权对我也不是很有信心,幸运的是,我努力练习唱做念打及熟读剧本,最后演出效果还不错。”
随后,李淑勤陆续主演了《顺治与董鄂妃》《丽人怨》《铁血红伶》《梨花情》《花江恩仇记》《哑女告状》《洛水情梦》《一夜皇妃》等30多部大戏,演技日趋成熟,并拓宽了戏路。她学的是闺门旦,但小旦、青衣、刀马旦、武旦和娃娃生等行当她都能演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后来,李淑勤还拜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潜心学习京剧的一些表演程式和技巧,并将影视表演的某些长处糅入粤剧表演中,如在移植的新戏《小周后》中,她将初始小周后少女的纯情,到嫁给李煜并与之一同历尽磨难的坚忍,最终与李煜一同赴死的坚定展示得淋漓尽致,得到观众的强烈同情和共鸣。在新编粤剧《奇情记》中,她出演与黄飞鸿青梅竹马的十三姨。这是个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奇女子,这样的形象在粤剧中是从未有过的。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淑勤细读剧本,细心揣摸人物,于是呈现在舞台上的十三姨洋气又率性,活泼又机智,喜中寓悲,悲中含喜,将这个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
为粤剧加入动漫元素
去年7月,李淑勤在佛山粤剧传习所举行了“原汁原味”的收徒仪式,将四名年轻粤剧新秀纳入门下。她坦言,整个粤剧行当的不景气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新人“断层”也是自己决定收徒的原因。“现在不仅佛山,整个粤剧行当都存在新人‘断层’的现象。”
她告诉记者,2009年,自己成为粤剧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后,“当时就有了收徒的想法,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收徒传承。”
此外,随着现代文化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年轻观众对舞台剧的兴趣日渐减弱,粤剧市场空间也在不断萎缩。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李淑勤和团队积极开拓创新,对一些传统的粤剧剧情进行二度创作,推出了《小周后》《蝴蝶公主》等剧目。
李淑勤回忆,2009年8月她带领团队将本土首部动漫cos-play真人秀粤剧《蝴蝶公主》拍摄成戏曲电视艺术片,并在广州大学城巡演,现场的过道都坐满了观众,不少大学生还是自己带小凳子来看,“这就表示,粤剧还是有巨大的群众基础的。”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个粤剧创新时代开始—动漫加进来,管弦乐等西方乐器加进来,华丽服装出现,舞台清新了,故事新颖了,年轻的群众参与其中了。
“粤剧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也可以很时尚,越民族就越世界。要传承粤剧,就要在粤剧的发展中加入时代因素,加入现代生活元素,一边传承一边创新,吸引新的年轻的受众。”
在李淑勤看来,佛山粤剧要传承,关键是要在传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加入新的元素,新的创意,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采写/佛山文化周刊记者 陈焯莹
图/佛山文化周刊记者 戚伟雄
在华光诞上的功夫表演《粤韵风华——八大台柱展示》
粤剧演员李淑勤
小朋友在表演粤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