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来自佛山的粤剧,一是敢于创新的新编粤剧,一是经过多年打磨的经典剧目。一连两晚,在上海接受专业戏迷的检阅,赢得掌声一片。

一群上海戏剧界的专家学者,虽然身处上海,却始终关注和关心着佛山粤剧的发展。

昨日上午,上述两者在上海国际艺术节这座“鹊桥”牵引下,碰撞出艺术的火花。短短几个小时的研讨会,上海戏剧界的专家教授们一方面惊喜于佛山粤剧创新的勇气和发展的迅猛;另一方面,也不吝所有地从专业角度对两部新粤剧的剧本、唱腔、演员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等方面给予了热情地指导。

谈《蝴蝶公主》:

创新对粤剧传承功不可没

当代中国传统戏曲,无不面临着传承与发展这一无奈的话题。佛山新编粤剧《蝴蝶公主》正是因为将传统粤剧变身为动漫真人秀的大胆创新,被上海国际艺术节所相中,成为了参展作品之一,并吸引了多位上海戏剧界的“专业戏迷”前来捧场,昨日的研讨会上,看完戏的专家教授们都为《蝴蝶公主》敢于创新的勇气竖起了拇指。

看戏无数的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连波坦言看完《蝴蝶公主》之后很震撼,觉得《蝴蝶公主》充满了时代感,为戏曲的革新走出了一条路子。

“《蝴蝶公主》的创新,开辟了动漫与传统戏剧结合的先河,它能够争取更多年轻人前来观赏戏曲,它对于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上海文广局创作中心一级编剧罗怀臻一语中的。他认为《蝴蝶公主》的主要意义在于实验,它的经验将让后来者受益匪浅。“如果没有《蝴蝶公主》的勇于探索,就没有引发人们对戏曲改革的深层次思考。”上海剧协副秘书长陈达明指出。

不过,也有专家清醒看到,实验就是冒险,不能苛求成功。《蝴蝶公主》作为实验性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有着开创性带来副作用。因此,在剧本的修改、动漫运用、唱腔设计等还应该继续打磨。不过,专家们对《蝴蝶公主》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希望第一步标志性的动漫戏剧在佛山出现。”罗怀臻说。

谈《小周后》:

继续拿捏打磨必将成精品

优美的词文、优美的唱腔,优雅的舞台意境……都让看过《小周后》的人们念念不忘。会上,专家们对《小周后》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解放日报》记者端木复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挤时间观看了《小周后》,看完后他直呼"没损失"。原籍佛山顺德的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黎中城和多位专家都说,《小周后》让他们深刻领略到粤剧之美,假以时日,继续打磨,《小周后》必将能够成为中国戏曲的精品剧目。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看了2个不同版本的《小周后》,对新版《小周后》,他觉得提高非常快,从一个原来“很不错的戏”到现在的“相当有水准”。原上海沪剧院艺术总监余雍和虽然听不懂粤剧,却听得过瘾,认为《小周后》的主线和背景水乳交融,结合得特别好。

不过,对于这部已经接近精品的作品,专家们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不吝指教地为《小周后》提建议。

“《小周后》运用了主题音乐,效果非常好,但运用得不够,应该把《小周后》中非常好的主题曲和主题词,巧妙地贯穿整场戏,让观众印象深刻,引起共鸣。”著名作曲家连波建议道。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仲年则从剧本的角度建议,《小周后》可以适当增加角色的内心活动,让整场戏更加充实,人物性格更加丰满。

谈演员:

表演很“亮”前途无量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关于粤剧《蝴蝶公主》和《小周后》表演艺术的研讨。令人惊讶的是,上到主演李淑勤等几位主角,下到《蝴蝶公主》或《小周后》里的小配角,专家们都一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