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对于厚街镇新永联曲艺社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天他们将在“粤韵金声”的舞台上表演。尽管当天天气阴沉,还飘着小雨,新永联曲艺社的演员们还是一早就雇好了一辆小货车,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到下午4点就赶到了演出地点:莞城东门广场。演出要在晚上8点才开演。

舞台被一项东莞本土的选秀活动所占据,新永联曲艺社的演员们把演出用具先卸在了后台,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上下,除了伴奏的乐器、服装道具外,他们还带来了演出时铺的地毯。

不巧的是,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本应人潮如织的东门广场显得有些冷清。五点左右,前面的活动临近尾声,曲艺社里的几位主要演员已经上妆完毕,漂亮的戏服被他们挂在衣架上,吸引了不少过路人的目光。

这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由于天气原因,演出临时取消。曲艺社的演员们聚在了一起,显然,他们的言语中有一丝不满也有一丝无奈。“来这里演出,一年才能排到一次,这次演不了,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一位曲艺社的演员对记者说,他们派了几位代表和组织演出的工作人员沟通着。

晚上6点钟,舞台空了出来,雨却没有要停的意思,演出不可能继续进行了,已经化好妆的演员只好去卸妆,大家把道具重又装回到车上。对他们来说,登上“粤韵金声”的舞台是难得演出机会,大部分私伙局和曲艺社演出的平台都在村、社区一级,规模小、观众也有限。“粤韵金声”尽管也是在广场,但它已经创办了7年,加上是粤剧发展中心主办的,在东莞,这里相当于粤剧发烧友们的最高舞台。

从2006年4月以来,几乎每个周六的晚上,莞城东门广场“粤韵金声”舞台都是东莞各个粤剧曲艺社献艺的地方。从最开始在东正社区前的空地,到临时搭建戏台,再到现在固定的舞台,因为市民的喜爱,“粤韵金声”才能够长演长盛,因为下雨耽搁演出的事件,发生的并不多。

“一年十二个月,过年的那个月我们会停演,但有时刚过了年,就有曲艺社的人打电话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演出。”东莞粤韵金声曲艺团团长吴志滔说,有的曲艺社为了演出质量,还会自己请广州、香港的演员来参与。

“东莞登记在册的私伙局、曲艺社有280多个,还有很多是没有在我们这里注册的。每个团队都想上粤韵金声,我们只能一个一个地排期,有时候一个曲艺社可能一年也排不上一次。”东莞戏曲曲艺协会主席、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主任方正年说。

即便下着雨,也还是有住在附近的老人到后台打听晚上是哪儿的曲艺社过来演出。东门广场的治安员说,天气好的周末,附近街坊会很早就来占位置,有些不方便的老人,还会坐着轮椅来看。现场会摆放上百个座位,基本上都会坐满,占座的以本地人居多,也有一些新莞人会在演出开始后被吸引过来。

东门广场紧挨人民公园,又毗邻莞城旧城,平日里,东门广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粤韵金声”是其中的“头牌菜”,同时也是粤剧在东莞民间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有固定的观众群守候、有曲艺社渴望登上舞台演出,这个和群众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说明了粤剧在东莞,是深植于市民之中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