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折子戏《洪承畴》是抗战时期马师曾先生编写的爱国剧目,它的内容描述的是——清朝,汉奸洪承畴卖国求荣,丧心病狂,鱼肉百姓,陷害忠良,致使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日夜为恶梦缠绕,不得安生。这出戏充满了广东粤剧的特色,它是以一首广东音乐“双星恨”贯穿全剧,当中的唱词:衰汉奸、贼汉奸……将当时的汉奸、走狗、卖国贼骂个痛快淋漓,大快人心,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下面我就试以这折戏来浅述关于意识流的主要特征。

“意识流”是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1884年发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的:人的思想活动象流水一样,是一种“斩不断的流”,是一种“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

《洪承畴》这折戏是通过主人公“洪承畴”的个人的思想活动(一系列的“幻梦”)而展开的。在戏中,“洪承畴”从现实的矛盾、惧怕、惶恐中而感到郁闷乃至心力交粹,进而过度到半梦半幻的精神状态里,产生了一系列的梦幻境像:已殉情的情人对他的离弃、母亲对他叛国的唾骂、王太后对他的忠诚的怀疑和不屑,以致刚刚被他处决的义士夏元淳和白天所看到的民众统统也在梦幻中出现并咒骂他是个汉奸、卖国贼,等等……“洪承畴”就围绕着自己是否是“汉奸”这一个沉重定义,从对情人的想辩解—到对母亲的要解释—到对王太后的恳求和申诉—再到对夏元淳和民众的惧怕、惶恐,最后在幻影交错、真假难辩的情况下而导致自己精神崩溃了;整段戏中,“洪承畴”的这种精神状态是接近于完全无意识,就像用温暖的手抓雪片,抓住了它,它已变成水;又如捕捉陀螺的旋转,陀螺抓住了,旋转也就消失了。所以,“洪承畴”的这种瞬间即逝、难以把握的无意识符合了意识流的四个主要特征:意识是属于个人的,每次思想活动都是属于具体的个人(都是“洪承畴”自己做的梦”);意识是流动的、常变的,每次思想活动都是个人以往思想活动的积累、延续,象流水一样不会重复的(梦境中的人物不间断的出现);意识虽然是活动的、连续的,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中断,但之后还是要继续思考(正与邪、对与错、叛与被叛的思考);意识内容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取决于思想内容的强烈程度(对所处的空间和事件、定义的判断)。这些手法能够将“洪承畴”这个人物形象具体而微、独特无类的情感意识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对这出折子戏的情节的理解并与之沟通的桥梁,充分体验这出折子戏的总体意象和情绪。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