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流顺德粤剧兴旺发达,老市长畅谈家乡曲艺成功路

顺德,是广东粤剧曲艺之乡,是滋养“南国红豆”的沃土。本月下旬,这里率先拉开了“粤韵情浓——顺德戏曲新作粤港澳巡演”的序幕。

活动过程中,前广州市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会长黎子流、顺德曲艺家协会主席廖宇光等粤剧曲艺“发烧友”和特邀专业演员黄俊英、何宝文、彭炽权、崔玉梅等同台献艺,热闹非凡。

有澳门戏迷边看演出边和着节拍,他们评价说:“这次活动旧曲新唱,很新鲜啊!”

策划:刘亦凡

现场回放

7月24日下午,“粤韵情浓——顺德戏曲新作粤港澳巡演”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黎子流在发布会上说:“顺德有几千名粤剧曲艺发烧友,被誉为中国曲艺之乡当之无愧,而且新品新作层出不穷。我们希望通过推动粤剧粤曲艺术不断向前发展。”据悉,继7月20日澳门巡演第一站之后,活动的第二站和第三站将分别于7月27日在香港新光戏院和7月31日在广州南方戏院上演。

新唱法新唱词感觉新鲜

此次粤港澳巡演由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和顺德区人民政府主办,会集了顺德曲艺家协会70多位精兵强将,并邀请众多粤剧明星加盟,演出曲目都是近年来创作的,如《悠悠顺德赤子情》、《粤韵情浓》等。其中,一半以上的曲目都是获奖作品。几位澳门观众都表示这场演出“风格独特”,“澳门的戏迷对这样的新唱法、新唱词感到很新鲜。”

顺德文联副主席、顺德曲协主席、《顺德礼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之一廖宇光告诉记者,粤剧曲艺之所以在顺德拥有强大生命力,很重要一点是注重粤剧曲艺的改良,“在音乐上,除了传统民乐还加入西洋乐伴奏;唱词设计更加现代,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也喜欢。”

成功探缘

顺德粤韵悠扬

源流中西交汇

革新:融会中西博采众长

这台晚会有一位79岁的粤剧“发烧友”格外引人注目,他在台上神采飞扬唱《铡包勉》,在台下的专题演讲也有声有色。他就是前广州市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会长黎子流。记者在巡演间隙与他攀谈数次,每每都感受到他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对粤剧粤曲的“一往情深”。

谈到家乡的曲艺能兴旺发达的原因,黎子流认为这是得益于“顺德曲艺具有历史性、群众性和创作性”。回顾顺德粤曲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上半叶,这里就出了不少粤剧明星,如千里驹、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等。粤剧五大艺术流派,顺德籍人独占其三。

而黎子流认为与其他地方戏曲种类相比,粤剧曲艺有着更强的艺术生命力,“细品粤剧,会发现她的唱词是最讲究的,古文修养极好。同时,粤剧又是最具包容性的,不但吸收了国内其他剧种的精华,还吸收国外艺术之长。最早伴奏的乐器只有二胡、箫等,后来又加入了扬琴、琵琶,再后来连西方的交响乐都融进来,连外国人都喜欢粤剧。”

推广:百姓参与人才辈出

说到顺德曲艺的群众性,黎子流和廖宇光都兴致勃勃,“在顺德,每天晚上6时多到半夜都有戏台在演唱,老百姓参与度极高,围着戏台看不够;有时耐不住,自己都主动跳到台上唱几嗓子。”据介绍,在顺德有专业团体和大量业余曲艺团体,共有国家级会员近30人、省级会员100多人、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1000人,形成了近200个曲艺社,近6000人参加曲艺活动。

由于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顺德又孕育了甘剑波、张明等一批优秀顺德本土粤剧曲艺作者和作品,可以说“从创作到表演,各种本领的人才都具备”,很多人还是“多面手”。记者在这次巡演中,走到后台,发现每位演员都是自己化妆、穿行头。黎子流还提到,在顺德,粤剧活动不仅是“老年喜欢,中年参加,青少年培训也做得很好。”他举例说,“例如容桂镇文化站会请专业的曲艺老师到小学校去给孩子们上课,现在还成立了儿童曲艺团,已经有300多个小演员能够登台表演了。”

保鲜:新品不断努力不懈

“顺德粤剧之所以能保持繁荣,主要是因为它够亲民。”廖宇光认为。2008年顺德被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后,顺德曲协专门成立了一个30人的创作小组,由牙科医生、著名粤曲创作能手甘剑波担任小组组长。2002年至2009年,顺德曲协获得近30个国家级奖项,并摘取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近200个省级奖项,创作超过100个新作品。黎子流说在粤剧申遗成功后,“顺德人应该思考三个‘怎么办’:一是上级领导怎么办,重不重视(粤剧的发展和繁荣);二是粤剧艺术界该怎么办;三是全社会该怎么支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