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青年粤剧团,简称“佛青”,成立于1957年8月1日。原名“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1959年至1961年合并于佛山粤剧院。此后便恢复建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79年,以1974年开办的佛山“青年粤剧训练班”为班底重新组成“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1983年9月改为现名。
历任团长和主要负责人有曾三多(名誉团长)、梁冠南、梁荫棠、戴振良、陈棠、彭炽权、梅晓萍、李淑勤等。主要演员先后有梁冠南、梁荫棠、钟卓芳、叶弗弱、黄新雪梅、庞顺尧、梁青、司马剑琴、小神鹰、白凌霜、罗君超、陈小华、石燕明、叶碧云、曾慧、彭炽权、林佩珍、李淑勤、蔡法、刘少波、史剑光、陈亮卿、莫增平等。乐师先后有卢铎、孔英、陈沛康、赵云峰、卢国华、赵毅生、黄仲武、傅小健等。编剧先后有陈璐、李燕庭、劳雪鸿、李悦强等。
该团艺术实力雄厚,台风严谨,富有朝气,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创作和演出了很多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比较有影响的有:1963年编演的现代剧《四只肥鸡》,曾参加广东省支援农业优秀剧目汇演,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演出后与演员合影留念;是年,还演出了根据吴有恒同名小说改编的粤剧《山乡风云录》,参加广东省现代剧目汇演获得嘉奖;1960年前后演出的传统剧《百里奚会妻》、《七状词》等也比较受观众欢迎;1981年演出的《凌波仙子》参加广东省青年戏曲汇演,获优秀节目奖和美术设计奖;1989年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传奇剧《顺治与董鄂妃》,参加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获得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等七个奖项;1991年创作演出的《铁血红伶》获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八个奖项;1995年创作的《丽人怨》获第六届广东省国际艺术节八个奖项;继后又有新作《奇情记》获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八个奖项。
该团成立以来,通过以老带新等多项措施,积极培养粤剧艺术接班人,造就了彭炽权、曾慧、李淑勤等一批优秀人才。这个团的青年在参加1998年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省戏剧(粤剧)演艺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项共13个;在第四届广东省戏剧(粤剧)演艺大赛中又获3个金奖、4个银奖、7个铜奖。
该团到境外传播粤剧艺术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到过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演出,很受当地观众欢迎。如1991年赴新加坡演出,连演28场,场场满座;1993年8月5日至21日应邀赴台湾演出6场,先后在台北、台南上演了《六国大封相》、《顺治与董鄂妃》等五个剧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国大陆粤剧团首次赴台湾演出,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佛山青年粤剧团成立以来,曾获多项荣誉称号。如1960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并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获“全国民间艺术团体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因在境外演出表现出色,获广东省文化厅和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团结战斗、遵守纪律的集体”称号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