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10月13日落下帷幕。由广东省报送、道滘镇创编的现代粤剧《苗山情》在本次艺术节全国小戏比赛上喜获银奖,这是继《红船颂》获得首届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铜奖后,今年内该镇喜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级奖项。
道滘创编粤剧勇夺银奖
本届艺术节,全国各省市共推荐了297个剧目,经过选拔,山东、安徽、吉林、江苏和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23个优秀剧目入选最终比赛评审。
10月9日起,经过五天五场的展演以及专家和观众评委共同评审,共评选出扽腔《牛老邪赔礼》、拉场戏《不上线放鹅》、淮剧《公鸡做媒》等5个最佳推荐剧目(金奖);评选出粤剧《苗山情》等7个优秀推荐剧目(银奖)。
此外,道滘镇曲协的谭思翼、林秀清获得表演奖,叶柏年获得作曲奖。
《苗山情》反映基层生活
《苗山情》主要剧作者、道滘文化站站长叶润槐告诉记者,由道滘镇创编的现代粤剧《苗山情》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本土题材粤剧,讲述的是一名“徐本禹”式的支教队员不辱支教使命、甘为苗山教育奉献青春的动人故事。
该剧表演形式和内容正符合本届小戏艺术节“深入基层评比展演,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主题。悠扬的粤韵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黄河之滨北方观众的热烈掌声。
该剧还曾获2007年广东省粤剧大汇演剧目奖、广东省农村小戏小品调演优秀节目奖和2006年东莞市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银奖等多个奖项。
创作访谈:以挖掘本土题材为主方向
记者:为什么创作这部《苗山情》?
叶润槐(《苗山情》主要剧作者,道滘文化站站长):粤剧要有时代生活气息。《苗山情》是我们在2006年创作的,取材支教生活,原型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在“支教队伍”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作,讲述一名东莞支教女教员为苗山教育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这部题材取自东莞本乡本土,更贴近生活,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原意,把本土的一些现象、优秀事迹用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开去。
记者:道滘镇粤剧创作的特色是什么?
梁柏生(《苗山情》主角之一,道滘镇曲协秘书长、专业演员):这些年我们镇粤剧曲艺事业发展繁盛,先后创编了《虎门砥柱》、《生死签》、《平民英雄》等,均获了不少奖,这说明我们以“取材本土、贴近生活、寓教育于一体”的大方向是好的,是有群众基础的。未来也一定是坚持注重本地、以挖掘本土题材为主方向。(程玮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