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粤剧水平可媲美广佛等地。”上周日下午,广东省政协第十届“四洲杯”粤港澳粤剧演唱大赛东莞分赛区比赛在东莞市莞城文化广场报告厅举行,来自省曲艺的专家赛后如此评说。粤剧在东莞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目前在册的业余私伙局、曲艺社就达280多家。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粤剧同样面临着专业人才的缺乏、演出平台少等问题。尤其是伴奏好的人基本上都在60岁以上了。东莞市文广新局表示,对粤剧扶持力度不小了,年扶持资金超过300万。专家建议东莞应该建立专业的粤剧剧团。
现状
东莞登记在册曲艺社、私伙局达280多家
“在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注册的业余曲艺社、私伙局有280多个,还有一些是没有在我们这里注册的,如果加上这些,目前东莞大约有300多家,麻涌、道滘、中堂、长安、虎门等镇区几乎每村(社区)都有。”东莞戏曲曲艺协会主席、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主任方正年告诉南都记者,一个业余曲艺社、私伙局平时一般有10-20人,多者可达40-50人。“他们都有固定的排练场地,自筹经费,有条件的可演化为业余剧团。”
东莞不仅社局众多,在传承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除早在2006年成立了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外,不少镇街也都开展了“粤剧进校园”的活动。麻涌、道滘等地方都非常重视。道滘很早就建立了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中心,至今已培养500多名粤剧曲艺学生。“在孩子中培养欣赏、演唱粤剧的兴趣,是对复兴粤剧最有效的一项工作。”方正年认为,即使他们将来不从事粤剧工作,但至少为粤剧演出市场培养了一批观众。
问题
好的伴奏人都在60岁以上
“当下粤剧很缺专业人才。”方正年无奈地说,在粤剧发展中心,从活动策划到执行,他都要参与。每个周六,他还要到“粤韵金声”去审查节目,帮演出的曲艺社搬搬道具。方正年认为,其中最缺的还是伴奏人才,创作还有留传下来的经典剧本,演唱大有人在,只是水平高低问题,但“现在东莞伴奏好一点的人,6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了,大多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不要说再过十年八年,我觉得再过五年,粤剧演出的伴奏将成为很大的麻烦。”
这点东莞粤韵金声曲艺团团长吴志滔也深有体会。他到镇街参加活动时,几个曲艺社共用一组伴奏班底的情况很常见,甚至有大型演出时要跨镇请伴奏,学校的粤剧兴趣班只能放带子了。“在‘粤韵金声’的舞台上,也经常出现曲艺社花钱请伴奏来帮忙的情形。”吴志滔表示,现在学民乐的小孩不少,但之后大多转向传统民乐方向发展了,由于出路较窄,有意从事粤剧伴奏的寥寥无几。
此外,观众少、演出平台少也是东莞粤剧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有280多个业余曲艺社、私伙局,但目前市级演出平台只有‘粤韵金声’一个,我们只能一个一个地排期,有时候一个曲艺社可能一年也排不上一次。”方正年说,往年曾在厚街开过一个平台,后来因经费等问题取消,现在跟麻涌在沟通,有望多开一个市级粤剧表演平台。
建议
东莞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粤剧剧团
作为粤剧的三个发祥地之一,又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曾经涌现过那么多代表人物,为什么现在东莞却没有一家专业院团?方正年从粤剧在现代的遭遇开始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改革开放以后,舞台演出和市场接轨,随着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粤剧的演出市场逐渐被压缩,在市场竞争中开始处于下风。
据了解,不只是东莞,广东其他地级市甚至省一级的专业院团也要么改制、缩编,要么散伙,现有的专业院团,都要靠政府支持才能维持。“以东莞的经济能力,想要组织起一支专业院团并非难事。”方正年说:“无论从功能还是实际意义上看,东莞应该有一支专业粤剧剧团,这对粤剧在东莞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东莞每年扶持粤剧资金超过300万
据东莞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政府对于粤剧的发展资金上的投入不小,除了每年给粤剧发展中心、“粤韵金声”等处专项培训、演出等扶持资金外,每年对粤剧发展的扶持都不少于300万元。
在《东莞市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和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中,都有专门规定了粤剧专项扶持的范围及标准。比如粤剧团队(曲艺社、私伙局)每年可申请补贴,少的几千元,最多可以获得三万元的经费补贴,总金额高达200万。还有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高水平东莞“粤剧黄金周”系列演出,投入100万。另外,对获奖粤剧项目还有奖励,其中粤剧曲艺创作项目最多可以获得50万的扶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