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听粤曲的茶楼只剩荣华楼、爱群、大同等寥寥数家,听众都是老面孔。
品一壶香茗,听一支粤曲,消磨一段美好的午后时光,曾经何时,粤剧音乐茶座遍地开花,但如今,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只有在大同、爱群、荣华楼等能见到这样的音乐茶座了。记者走访了解到,茶座剧团如今普遍生存艰难,缺乏群众基础,茶座濒临被淘汰的局面。不少老戏迷指出,粤剧音乐茶座作为一种体现老广州的特色产物,应该要保留下来并加以推广,让它得以流传下去。但有80后的新一辈广州人认为,在茶楼里推广粤剧着实太吵。
听曲茶楼
寥寥可数,低消只需10元
2011年12月底,位于龙津东路的荣华楼装修后重开,庆祝成立135年。据悉,荣华楼是广州现存的四家百年茶楼之一,沿袭了老广州饮茶“一盅两件、唱曲看戏”的生活方式。
如今,广州既可以喝茶,又可以听粤曲的茶楼只剩下荣华楼、爱群、大同、威力斯、大华寥寥数家,而荣华楼则是其中唯一可看“折子戏”的茶楼。演员粉墨登场,浓墨重彩。记者9日在现场见到,下午两点未到、粤曲开场前这里已经座无虚席,捧场的街坊霸定位、开好茶。
而在长堤大马路威力斯酒店五楼一家湘菜馆中,隐藏着另外一个粤剧音乐茶座,这个由退休演艺人员以及新晋艺人组成广东音乐曲艺团二团,虽然只有10多号人,但演出相当专业,专职的配乐就有8人。
在大同酒家、爱群大厦陶源居、大华酒家,每天下午都会有曲艺团准时开唱。在这些茶楼当中,荣华楼、大华、威力斯听曲的市民只要掏10元的最低消费就能听上一下午的粤曲,而爱群大厦、大同最低消费稍高两元,但12元的最低消费都在市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听曲茶客
公公婆婆是主力军
在荣华楼,听曲的街坊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街坊,他们都是粤剧发烧友,无论认识不认识,三五成群地围坐一台,开壶靓茶、点三五笼点心。老街坊们都是这里的熟客了,捧场捧了20年,大家都因为有粤剧这个共同喜好、生活习性相近而走到一起,平时下午一般都相约到荣华楼饮茶看大戏。
老茶楼文化对外国友人也相当吸引。一位中山大学的日本留学生特地在回日本前几天,到荣华楼看戏。普通话一般的她对粤语的大戏听得不太明白,却觉得相当新鲜。
在威力斯五楼湘菜馆演出的广东音乐曲艺团二团,同样是听客爆满,老人家成为听曲的主力军。在威力斯捧场的肖姨告诉记者,退休至今,她保持每天下午听戏的习惯已经有9年。“我有时候在这里听,有时候会在爱群大厦听,有时候也会去大华听,这里听戏的都是老朋友了。”肖姨说。
我每个星期至少听3天,今年我69岁,只要将来有气有力,我都会一直听下去,支持粤剧音乐茶座走得越来越远。
西关街坊肖姨
年轻一辈对粤剧原本就不感兴趣,大家聚在一起喝茶,就是一起聊聊,有粤曲在旁边依依呀呀的唱,太吵了。
80后吴先生
剧团现在也吸收了80后的演员,唱时代曲,开发更多节目,希望让演出节目更丰富。
云峰剧团团长嘉华
现状
演出剧团
收入不稳但坚信粤剧不会死
在荣华楼驻场的云峰剧团,3年前曾经因为团长白云峰去世,花旦殉情的事件轰动一时。如今3年过去了,已经换了新团长嘉华,只见他粉墨登场,在压轴部分和荣华楼的老板之一蓉姐合唱“海瑞罢官”,博得全场喝彩。
嘉华出身粤剧世家,13岁入行,唱戏30多年,在不同的剧团演出过。嘉华告诉记者,“没有粤剧的心,就不会干这行,我相信在广东,粤剧不会死。”如今云峰“两条腿走路”,平时在荣华楼驻场,有机会也会到珠三角地区下乡表演。嘉华表示云峰会一直坚守荣华楼,没有想过要去其他地方唱,“如果去天河,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老街坊来捧场了。”嘉华说。
记者看到,嘉华一上场,舞台旁夹利是的架子就多了好多百元大钞,这些都是发烧友们纷纷涌上台去给的,也是剧团维持生计的来源。嘉华告诉记者,云峰剧团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完全市场化运作,在茶楼演出,收入还是不稳定。
音乐茶座
基本都在亏本经营
在威力斯、爱群大厦演出的广东曲艺团二团、广东曲艺团一团均属于国有性质。但国有性质并没成为剧团的“救生圈”,剧团的生存还是要靠独自打拼,这和云峰剧团、广州珠江曲艺团这些民间剧团没什么大区别。据了解,广东曲艺团二团原本在大同酒家演出,已有18年,采取的模式是酒楼提供场地和茶水,聘请剧团演出。但合约期满后,大同酒家改聘广州珠江曲艺团,广东曲艺团二团为此停演了半年。
广东曲艺团二团“重出江湖”,全靠罗碧慧出资数十万租场才能换来一个演出场地。“停演的半年时间里,艺人们都很不习惯,每到下午就觉得嗓子痒痒。”罗碧慧介绍说,一年前,威力斯5楼的湘菜馆请曲艺团“出山”,但不到半个月,酒楼就发现这种音乐茶座的方式亏本,不打算再做了。
“好不容易才能演出,突然又要中断大家都很痛心。我也是艺人出身,虽然我已经不唱戏了,但我对粤剧的热爱从未减退,最后,我咬一咬牙,决心自己掏钱租场,让这个戏台一直唱下去。”罗碧慧介绍,目前在威力斯演出一年多,几乎每月都是亏本,茶水、点心都是自己一手包揽,赚的只是微薄的茶钱和街坊的支持。
罗碧慧说,现在只与威力斯签了3年约,再过一年半,曲艺团将会流向何处,她也不敢保证。“这笔经济负担太重了,我家里人也不太认同做这种亏本生意。但在我眼里,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我终生热爱的艺术。”
前景
年轻人不感兴趣茶座很“悬”
罗碧慧告诉记者,目前粤剧音乐茶座的听众都是一群老街坊,“每天来捧场的几乎都是熟悉的面孔,他们有时候会选择去爱群,有时候会去大同,但来来去去,听众都是那么一群人,他们消费能力也有限。”对于这样的现状,罗碧慧也表示担忧,她指出,扩大不了听众的覆盖面,粤剧音乐茶座的生存将举步维艰。
住在西关的街坊肖姨说,粤剧音乐茶座作为老广州的一种特色产物,应该要保留下来并加以推广。“我每个星期至少听3天,今年我69岁,只要将来有气有力,我都会一直听下去,支持粤剧音乐茶座走得越来越远。”肖姨说。
在广州老城区土生土长的80后吴先生就认为,年轻一辈对粤剧原本就不感兴趣,更加没时间去喝下午茶听音乐。“如果要在茶楼推广粤剧,我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不同意。大家聚在一起喝茶,本来就是一起聊聊,有粤曲在旁边依依呀呀的唱,太吵了。”吴先生说。
云峰剧团团长嘉华就表示,剧团里现在也吸收了80后的演员,唱时代曲,开发更多节目,希望让演出节目更丰富。
据了解,云峰剧团仅是演员就有三四十人,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20到30岁的年轻艺人仅占了两成左右。“现在肯学粤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于剧团将来的人员传承会有忧虑。”嘉华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