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华正在排练室内练习动作。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董天健 摄

  近日,珠海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们对粤剧《决战天策府》翘首以盼。当音乐响起,大将军李承恩率天策军亮相时,观众席上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李承恩”的饰演者便是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彭庆华。彭庆华在演出前通过网络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作为一名青年粤剧演员,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文艺创新,打造更多粤剧精品,推动粤剧艺术大繁荣大发展”,彭庆华说。

  将创新元素融入粤剧创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彭庆华说,要在坚持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将创新元素融入粤剧作品,不断提升粤剧的影响力。

  2015年以来,《决战天策府》一直在全国各地巡演,演出场场爆满,单场票房曾达24万元,曾获2015年“中国传统戏曲票房”“中国新创传统戏曲票房”双料冠军。“演出也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彭庆华说。

  彭庆华是《决战天策府》的项目负责人和主演。“这部剧改编自武侠网游《剑网3》,我们把青少年群体喜爱的Cosplay等元素与粤剧艺术相结合。”彭庆华说,“运用传统的唱腔,以多声部的和声增加音乐的厚度,并充分发挥‘边打边唱边舞’的特色。同时,裸眼3D效果提升了观众的观感。”

  这不是彭庆华第一次粤剧创新。2002年,彭庆华重新排演《武松大闹狮子楼》,在传统南派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对人物造型、音乐设计、武打动作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该剧后来获“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等。2003年,彭庆华和一群青年演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刺客》,尝试借助电脑技术,融入新的表演元素,后获得全国第二届“红梅杯”演唱大赛金奖等。

  精益求精打造粤剧精品

  去年,彭庆华主演的粤剧《梦·红船》作为我省选送的唯一一台粤剧,入围“文华大奖”终评。虽然获了不少奖,但彭庆华对自己的表演仍然精益求精。“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要求,用精品力作潜移默化地感染观众。”彭庆华说。

  《梦·红船》中最吸引人的是粤剧南派绝技“高台照镜”,演员需要在跨越台阶、大鼓等障碍物后,跳上3米高的红船。这个绝技的难度后来不断得到升级。“升级后的版本是,先要飞身通过一块斜着立起来的木板,然后再做‘高台照镜’。”彭庆华说,“这种方式即使是专业演员看了也会想:你是怎么做到的?”

  由于多扮演武生,彭庆华受过的伤数不清:两个脚腕曾脱臼、腰部知觉神经断裂、半月板撕裂等。曾经有一段时间,彭庆华的腿因受伤无法弯曲,但仍坚持上台演出。“如果对粤剧事业足够热爱,想要为观众呈现好的作品,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彭庆华说。

  做好粤剧人才培养“传帮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彭庆华说,粤剧要发展,培养粤剧人才队伍尤为重要。

  由于父母在粤剧团工作,彭庆华从小在幕边看戏,并在13岁时考入了当时的广东粤剧学校粤剧班。1997年毕业后,彭庆华被分配到广东粤剧院一团,从跑龙套逐渐成长为主角。其间,彭庆华拜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先生为师。“‘传帮带’是粤剧团的优良传统,前辈们非常愿意给新人演主角的机会。”彭庆华说,“刚入团时,我排演的《战巴丘》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评选,当时在幕边,给我递马鞭的是师父丁凡,还有好几位国家二级演员演配角,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三年能出一状元,十年难出一名角儿。”这句俗语表达的是戏曲人才培养的难度。目前,广东粤剧院共有150人,以青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不到30岁。“发掘好的粤剧‘苗子’十分重要。”彭庆华说,要发扬和继承老艺术家“传帮带”的传统,培养出更多的粤剧人才,为粤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本稿件转载自南方网,作者为王聪,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