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汪明荃在「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申请失败记者会上当众洒下伤心之泪后,社会关心粤剧的声音又多起来,先后有香港电台《城市论坛》以粤剧承传发展作论题、黄志炜先生在他的专栏倡议成立「香港粤剧团」,及立法会议员陈淑庄提出加强粤剧的软件发展。
黄志炜先生曾在著名艺团任职,熟悉艺团运作;陈淑庄议员是大律师,又是舞台剧演员,在议事堂上拥有神圣一票。粤剧界正需要多些像这两位背景的社会人士参与和支持,才能集思广益,筹划未来。黄先生是有见政府斥资七亿三千万兴建高山剧场新翼、油麻地戏院戏曲中心及西九龙戏曲舞台,认为没有必要不断增加场地,来保证学习粤剧、粤曲者有更多演出或就业机会,不如把这九亿元或七亿多的预算,改为资助业界(如八和会馆)创立一个类似香港话剧团编制及运作模式的「香港粤剧团」,并认为有了资助,「香港粤剧团」便能如其他艺团一般运作,扶植及聘用粤剧新进为基本演员、邀请一线红伶参演、制作大型传统经典剧目、聘请资深红伶为艺术总监或指导、创作新剧目、推广粤剧教育等等。黄先生乐观地认为只要业界同心支持「香港粤剧团」,追求卓越,粤剧不愁没有发展、没有观众了!
但现实是「香港话剧团」存在了数十年,话剧观众的消费市场仍然没法使「香港话剧团」脱离政府的资助,成为商业运作的艺团,遑论要话剧界如粤剧界一样,由商业运作主导,个中原因,实值得有心人三思。陈议员则认为租用新光戏院的问题虽然暂时解决,但在粤剧软件发展上仍有不足。她在与前中文大学音乐系陈守仁教授会面商讨粤剧发展后,提出粤剧在培育新人方面应做得更有系统,最佳方法开办粤剧学校,或由演艺学院再加强课程,请更多半退休的老倌来教授;对于粤剧的客源,她认为除了要吸引本地客,亦应该吸引外国人士,例如找一些专业人士把剧本翻译成其他语言。陈教授是本地少数长期研究粤剧的学者,尤其是对神功戏的研究和近二十年本地粤剧、粤曲演出的资料搜集,成绩有目共睹,所以陈议员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但实践起来,却不容易,还先要解决一些困难,才能事半功倍。由于黄、陈两位的提议,是我过去十多年曾经研习的课题,同时有部分建议曾经在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会议上讨论过,听过不同的意见,所以也凑凑热闹,下期提出愚见,供热爱粤剧艺术的朋友参考。(叶世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