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粤剧院数百万元重金打造的“粤剧视听盛宴”《广府华彩》已正式公演,8月20日至9月19日每周五、六、日安排演出。比起7月份第一场试演只售出17张票,8月20日起公演的头三场的票房算是有了很大进步:3天共售票约300张。

《广府华彩》虽然是一部成色十足的粤剧精品,票房却如此不理想。对此,广州粤剧院院长倪惠英说:“不少广州本地人都没有看过粤剧。特别是‘新广东人’,对岭南文化不太了解,也不感兴趣。加上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对粤剧发展的一大挑战。”

戏迷虽追捧 票房却惨淡

公演首晚,记者特意冒雨在南方剧院售票处守候了约60分钟。直到开演前最后一刻,还有人前来买票(包括取赠票),都是中年以上的本地人。有关方面表示,还有“老外”来买票,也有年轻人询问,可一听不是电影而是粤剧,转身就走了。

当晚,南方剧院门口聚集了不少戏迷。家住芳村的何姨转了三趟车赶到南方剧院,天空不断飘着时大时小的雨线,她坐在台阶上一边啃面包充饥,一边等候进场。成伯也是自己掏钱买票,试演时他没赶上,等了44天,终于如愿以偿“品尝盛宴”。

然而,单凭“散票”和戏迷的热情,显然远远坐不满有630个座位的南方剧院。《广府华彩》公演票价分五档,为280、220、100、80、50元,除持老人证九折优惠外,都是全价票,网上也售票。试演时,五折售票,仅售出17张票,最高档的280元票无人问津。

据了解,购买者大多选择中档票。以每天卖出100张票计算,即使全部是最高档的280元票,每场的门票收入也不到3万元。广州粤剧院表示,一场演出的支出至少需要4万元。

倪惠英表示,去年粤剧院共演出了290多场,然而亏损的缺口仍很大。

粤剧多绝活 艰辛有谁知

暨大有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喜欢粤剧的人很少,不喜欢的人也很少,“不认识粤剧的”占了大部分。

《广府华彩》是广州粤剧院改制粤剧院有限公司后的第一部戏,由11个经典粤剧折子戏组成,导演是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泌鑫,国家一级演员倪惠英不仅总承策划,还亲自担纲出演压轴戏《游园惊梦》的主角。

记者观看公演时,特意询问旁边的观众,虽然他们是粤剧戏迷,但对唱腔、流派、服装等一知半解,特别是《广府华彩》中的绝活,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例如“踩跷”,特制的“跷鞋”外形像长靴,由小绣花鞋、跷头、跷板三部分组成,用红绫带将脚弓和脚跟捆绑固定在跷套内置的木板上,脚掌、脚跟借助木板依托垂直地面。表演时,借助长裙遮盖脚跟,只靠脚尖发力走动,因走步如行云流水,被称为“东方芭蕾”。饰演刘金定的青年演员余碧玲练到两脚脚趾全部爆裂,若不加解释,即使是戏迷,亦未必知其妙处和艰辛。

设旅游剧场 前景难乐观

对《广府华彩》的演出,戏剧专家、文艺批评专家及华农大、中大等学生多次研讨,叫好之声一片,可是论及票房,皆不乐观。广州粤剧院计划将南方剧院打造成青少年粤剧教育基地、旅游剧场,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旅游团进场观看。

目前,广东青旅、中旅等旅行社与广州粤剧院达成合作,将《广府华彩》作为自费项目向外地到穗的旅游团队推荐,游客如果感兴趣,旅行社可代购门票或者组织前往。

广东文化旅游策划专家劳毅波建议“发掘粤剧表演的娱乐精神”,走短平快的路线,整场演出最好控制在45分钟内。选择传唱度较高、容易记住的粤剧选段,让观众能看下去、学两句、弄明白几个典故,才能有一定的吸引力。《广府华彩》的演出时长为两个多小时,精选版约一个半小时,虽然印制了大量“戏桥”单张,但介绍非常简单,对每个折子戏、戏中精华也没有单独介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