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九旬老人撰文怀念百岁故人,秦中英老师绝笔之作,为纪念著名舞台美术家南佗百年华诞,热情撰文《舞台创新话南佗》表述己见。秦中英老师把粤剧作为毕生奋斗的职业,充满感情,快人快语,其率性之情,在此文可见一斑。
《舞台创新话南佗》
秦中英
粤剧的舞台布景(现时也称舞台美术)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事实也是在不断改革创新。我孩提时睇大戏,根本没有什么舞台布景,连天幕也没有,由头到尾只挂着一幅彩色图案大画,写着“欧家全癣药水”、“杨桐竹林眼药水”,“宏兴鹧鸪菜”、“灵芝十灵丹”,“梁培基发冷丸”等商业广告。舞台上只有一桌两椅,环境处所仅靠“台围”、“椅搭”去体现,环境处所是金殿,台围椅搭上就绣条金龙,是公堂,就绣个水波红日;富贵人家就绣满寿字福字,贫苦人家则连台围椅搭也没有。其它环境的表现手法更为简单,在椅背上挂个粉字牌,写上“河边”、“山野”、“花园”等,写上什么就表示是在什么环境处所。演员“带戏出场”的同时“带景出场”----小姐游花园,出场就唱花园;来到花园,见到这种花那种花,什么假山流水蝶飞鸟鸣,全部直接唱出来,加上身段表演,一下子就把观众带进万紫千红的环境里。简洁清朗的舞台给予演员最大的表演空间,扑蝶登楼,爬山涉水,赶路探庄等等,都用独特优美的身段动作去表演,充分表现了戏曲艺术的写意风格。后来为了增加舞台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出现了一些硬景片、软景片,有了天幕,用灯光展现风云雷雨的变幻,当时叫立体布景,后来更发展到机关布景、闪电变景,变景速度非常快,四槌锣鼓就可以完成全场布景置换。但以前舞台布景无论怎样创新变化,都不能改变戏曲舞台的几点基本要求,那就是美,写意,尽量不占用演员的表演空间。
近年来,粤剧舞台上出现了一种可怕的风气,那就是所谓“真实”的,大堆砌的布景,把整幢洋楼、成座大山、整艘大船搬上舞台。舞台空间也就方圆数丈,你的船无论怎样巨大也只能是窄窄的船舱,几个演员挤在那里,转个身也会碰到别人;那些阶梯都是临时搭建的,当然不比生活中的坚固,花旦拖着长裙,小生穿着高底文生鞋,一级级上去下来,提心吊胆,颤颤惊惊,不摔下来出丑就万幸了,谈何表演,谈何身段,谈何写意!最近有一个新创作的现代戏,在舞台上用钢架搭了四层高楼,演员连身的空间也没有。更可笑的是,据说运送这样一个戏的布景就要用7台大卡车。粤剧在城市的演出市场本来就不大,成本很高,设想用一个车队拉着这些物资去广州邻近一个城市演出,全部票房收入都不够支付布景运费。这些“大制作”一个戏投入布景设计和制作就要好几百万元,你说这哪里是繁荣振兴粤剧,分明是祸害粤剧,扼杀粤剧!
提到粤剧的舞台创新,我就想起我们的舞台布景设计制作大师南佗。南佗一生从事粤剧舞台的设计制作和传艺授徒,他思维敏锐,技术精湛,勇于探索创新,为人诙谐健谈。在行内他是我的前辈,但他很喜欢同我“倾偈”,因为我们的性格志趣较为接近,我们的话题涉及古今中外,千奇百怪,鬼五马六,无所不包。他常告诉我,搞艺术的人不但要有识、还要有胆,要睇得高,睇得远、睇得开(阔),想人之不会想、不能想、不敢想,艺术审美追求的就是新与奇,如果你思维抱残守缺,手下功夫千篇一律,谁还会来看你的戏。
南佗出身的年代,正遇上粤剧挣扎图存时代。其时有声电影刚刚兴起,以其新奇价廉的优势把粤剧观众都抢过去了,当时的戏班都是私营的,不比新中国的文艺团体有政府扶持资助,粤剧艺人为了生存发展,各个部门殚精竭虑,出奇制胜。演员方面,薛、马、桂、廖、白几大流派群雄并起,姿彩纷呈;剧本方面,争奇斗艳,新“桥”迭出,你有三十六迷宫,我有七十二铜城,他更有一百零八将。舞台布景也不甘人后,寻新探奇,扭尽六壬。时势造英雄,南佗有了展现才艺的机会,首先他把硬片转为软片,使转景更快捷,运输更便利;更借助电力初兴,戏曲舞台采用天幕代替大幅布画底景,一时间舞台上风驰雨咤,色彩斑斓。南佗曾为曾三多、靓少佳的日月星剧团连台本新戏《龙虎渡姜公》设计和制作布景,天幕上出现一条会翻舞的金龙,满身鳞片都装上彩色小灯泡,一时间大放异彩,哄动满场观众,其实只用几个竹圈和一幅绿布长条,花不了几个钱钞。南佗曾为永光明剧团楚岫云主演的《十三妹大破能仁寺》设计制作布景,有一场布景只用三块硬片就变得机巧灵活,惊险百出,演员又有跳跃翻身、上下前后一字马等各种身段表演,令观众赞不绝口。
南佗开始从事舞美设计的年代,粤剧演出的舞美方面并不受重视,相反会有诸多掣肘。当时的戏班是班主制,主演制,演员大多身怀绝技,绝不允许你的布景占用他的表演空间;戏班的收入支出都是班主自己口袋里的钱,所以经济核算都很严谨,不象现时的剧团,花的是“阿爷”的钱,无人心痛。南佗曾为桂名扬主演的名剧《夜吊白芙蓉》设计布景,有一场只用两块硬片,一桌一椅,就使闯入爵子府救出白芙蓉的陆子鸿由头门打到大堂,由大堂打到后堂,场景非常逼真。加上文武生铲椅、飙台、上高台、麻鹰翻,花旦下腰等高难度动作,既为演员留足了表演空间,又能迅速变换场景,真是满台生色,观众看得如醉如痴。南佗以其灵巧、绚丽、适用、大写意又极节省成本的舞美风格而风靡一时,很多大剧团和名演员都争相聘请他做舞台设计,很多青年才俊以能跟随南佗学艺为荣。南佗把毕生的聪明才智、心血汗水都献给了粤剧舞台,为粤剧艺术走出低谷、渐向兴盛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老汉我虚度九旬,与粤剧艺术相伴走过一个甲子又十载春秋,惯看粤剧台上台下的花繁叶茂与树朽草凋,别人不愿讲、不敢讲的话,我愿讲敢讲。现在的粤剧舞台为什么都被木头铁架和泡沫占领着,而戏曲舞台的主角----人,却被挤到角落里去了?!现在很多演员,不要讲绝技特技一招儿也没有,就是抓支枪出台都鸡手鸭脚,走个圆台都不似人样。现在政府那么重视培育发扬传统文化,我们粤剧人应当怎样做?大家好好想一想。今天我们纪念南佗,怀念南佗,就是希望大家学习和继承南佗的艺术精神,大家多动点脑筋,多流点汗,少去“炒更”,多点合力,把粤剧的事情做好。
2014年12月秦中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