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老戏曲增添时尚元素
由广东省政协主办的“2006年名家名曲演唱会”又与羊城观众见面了。除尚长荣、茅威涛、马兰外,裴艳玲、张火丁等名家是首次亮相“名家名曲”舞台。每次举行名家名曲演唱会,记者们都有一个“例牌”问题——如何给传统戏剧找出路。10月25日,裴艳玲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也透露了她的担忧:“我在一些地方举行的见面会上问了台下的人,梅艳芳人人都晓得,而梅兰芳却有人不知道。”
究竟如何给古老的戏曲增添时尚元素?“传统戏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对记者说。
向“三大歌王”借鉴
“绕梁三日”形容声音之美妙,不过以前演一场戏的确有数天之久,那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慢生活”。“像以前在北京广德楼嗑瓜子,看三四个钟头的戏,这已经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借鉴外国歌剧‘三大歌王’的演唱会。”尚长荣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道,“三大”歌王也不是唱一个晚上,每个节目10分钟,集中了三个人的首本名曲,更加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名家名曲’演唱会就类似‘三大’歌王演唱会,各个剧种轮流登场演上精华选段。”老观念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尚长荣认为这个观念要改,“传统戏剧好比好酒,也要懂得吆喝,我们要学会激活传统艺术,让戏曲古老又时尚。”
传统艺术面临困境,这是全世界的“难题”。尚长荣来广州前在上海与来访的希腊戏剧工作者见面,希腊艺术家也反映当地戏剧无以为继,有的人还失业了,他们对我国政府如此关心传统戏剧发展羡慕不已。“来广东参加‘名家名曲’演唱会,对我是激励和鼓舞。”尚长荣感慨地说。
名角作用不可忽视
裴艳玲京昆梆皆精,唱做念打俱能,擅演反串角色。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踏台板的时候是在私营剧团,在山东、河北等省份巡回演出,后来归入国营剧团,文革后京昆梆皆有涉猎。“现在私营剧团又起来了。”裴艳玲说道。
如何推动传统戏剧,名角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名角背后的“粉丝”是市场的支撑力量。裴艳玲横跨京昆梆,她的经历也说明了这点。改革开放后,她从京剧转向河北梆子,结果河北的梆子剧团从几个一下剧增到40多个,而京剧团却从30多个剧减到三个半。“后来河北省的领导对我说:‘裴艳玲,你还是唱回京剧吧。’”裴艳玲回忆道。
创新是必由之路
作为“东道主”,广东这次为“2006年名家名曲”演唱会奉上了一台大型粤剧交响诗——《梦断香销四十年》。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余其铿向记者介绍了这个交响诗的出台因由:“《梦断香销四十年》是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组织创作的第一部大型粤剧交响诗,它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融合了交响乐、合唱团、诗朗诵以及粤剧演员演唱等形式,是传统戏曲在现代的有益探索。”他表示,各种元素“跨界”合作,是戏曲发展的新趋势,戏曲的伴奏乐队日渐从小型管弦乐队发展成大型交响乐队。广东省政协秘书长杨懂补充道:“说实在的,粤剧的音乐表现力稍嫌单薄,听众容易产生‘听觉疲劳’。现在各个剧种都开始把西洋乐融进戏曲里,如越剧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把小提琴加入为伴奏乐器,获得各界好评,这就是证明。”(记者 李凤荷)
(摘自 《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