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一则短视频流传朋友圈,在河南某农村,咏春豫剧演出台前仅一位老奶奶在观看,大雪纷飞,她撑着伞,坐在石墩上,该情景令人感慨。随后,记者联系到发视频的网友——刘从波,同时他也是咏春豫剧团的团长。
一个观众 豫剧团长触景生情
咏春豫剧团每年的正月初二就会来到周口项城,为这里的村民唱还愿戏。还愿戏主要是敬老天爷的来还愿的戏。这个戏不在乎是否有人观看。平时观看的人也很多,但是遇上雨雪天气就不行了。
“这位老奶奶不一样,她是忠实粉丝,每一次都看,即使在这样的雪天里。我触景生情就发了个朋友圈。”刘从波感慨道。
刘从波,男,汉族,1971年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九店乡,是咏春豫剧团的团长。1985年,他凭借着自身对豫剧的爱好来到九店乡戏校。三年后,刚毕业的他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徒生涯。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是他在红杏豫剧团学习的过程中,与豫剧有了更深一步地接触。之后在1994年夏,他创办了自己的豫剧团。迄今,他与豫剧接触已长达二十四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亲身体验了豫剧的兴衰。
担忧豫剧 恐无人继承
据了解,豫剧起源于河南,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它主要以其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从波介绍,以前演出的时候条件很差,甚至没有喇叭和扩音器,但观看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现在有了全自动的大舞台车和LED显示屏,看的人却越来越少,几乎无人问津。数字传媒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来回转换,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湖中扮演的角色。“时代不同了,我那个时候,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是戏剧的爱好者,而现在就算你办戏院也没有人去学。”
“之所以豫剧面临当前的现状,一方面是当今的年轻人不懂豫剧,也没有耐心去听豫剧;另一方面,领导不重视这个戏剧的发展。希望政府能多给点支持,同时也希望各大院校增加戏剧班。”刘从波表明,在对豫剧的内涵加以了解的同时讲豫剧和现代的歌舞表演结合起来,让年轻人欣赏歌舞表演的同时也感受和联想到豫剧的经典之处,发自内内的喜欢和接受才有益于豫剧的传承。(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章继军 实习生 韩玉凤/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