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豫剧唐派宗师唐喜成先生逝世26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更加怀念老师,更应该牢记老师的教导,继续努力学习专研唐派艺术,为传承唐派艺术做出新的成绩!”---小唐喜成袁国营
唐喜成(1924年-1993年),著名豫剧大师,宗祥符调,豫剧唐派艺术创始人,人称“豫剧第一生”,豫剧生行代表人物。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大家。唐喜成先生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艺术造诣成就贡献为豫剧生行最高峰,一代伟大的豫剧宗师。
唐喜成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大师,豫剧生行第一人,豫剧生行领军人物,豫剧"唐派艺术"的开山鼻祖。是著名的豫剧“二本腔”(假声)演员。 十岁是在长葛学沙河调男旦,17岁嗓音失润后,回开封遂苦练武功,改演祥符调武生和花脸,同时悉心钻研假声唱法,终于练出了很好的二本腔,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人称“响八县,一拿三”(即生、旦、浄三者皆能)。唐喜成先生的演唱虽以假声为主,但音域并不窄,而且声音洪亮,高低音衔接自然,控制自如。特别是吐字清晰,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悦耳,这在梆子戏二本腔演员中是很难得的。在五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的以宏亮、委婉的“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
唐喜成对唱腔尤为重视,如“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一段唱腔,不仅悦耳动听,稳健大方,而且是运用二本腔,高低音域相差八度,吐字尚能真切,悠然自得。若在气息控制,声音运用上无过硬的本领,是难以胜任的。又如“俺杨家赤胆忠心把国保”这段唱腔,当唱到俺杨家的“血”时,杨延景已是历数忠良,具遭惨伤,怒冲肝胆,情绪激动达到了顶点。唐喜成同志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充分发挥了“二本腔”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豫西调的旋律并加以移位,使整个唱腔衔接通顺流畅,既充分的表现了人物的激动心情,又保持了唱腔风格的完整统一。
唐喜成先生在自己的徒弟面前不仅是名师,而且是严师慈父。无论是哪个徒弟见到他,几句见面的话之后便开始谈戏教戏。从发音吐字的方法到人物感情的表达,从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到内在的潜台词,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认认真真,一遍又一遍的示范。他总觉得徒弟们在各地剧团工作演出都很辛苦,和徒弟们见面的机会不多,所以只要一有时间就抓紧教给徒弟一些东西,不让徒弟白跑。有一次他因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几天后袁国营知道了,忙赶到医院去看他,当时,他刚拔掉输液的针管,就开始给袁国营说戏。教他演戏要有棱有角,有爆发力,要文戏武唱,连说带做累得面脸是汗。经在场的人再三劝阻才停下来。唐喜成知道自己的文化知识不高,有些演戏的感受能做到不一定能说到,他就让徒弟们多看他演戏。每当有徒弟看他的戏时,就好像他是徒弟在为老师演戏一样认真,只怕因为自己演的有不到位之处徒弟们领会不了。为了更好的帮助徒弟在艺术上尽快的提高,每当徒弟在台上演出时,他就在舞台两边看戏,以便发现缺点及时的指正。我因为害怕老师看我的戏,总是特别紧张进不了戏。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就对我说他去休息了。到演出结束后他又把哪些地方演的不错哪些地方演的不够说的清清楚楚,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偷偷的站到剧场后面的墙边看我的演出。
唐喜成先生不仅在传统戏的演出上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面且在现代戏的演出中,如《夺印》中的陈有才,《节振国》中的节振国,同样也受到群众的称赞,豫剧中有“十生九唐”之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