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黑头”李香兰 根植基层绽幽香
撰稿:何志敏
一朵花,蜜蜂知道她的艳丽与芬芳;一个演员,观众知道她的魅力和她所能带来的艺术享受。每到一地,舞阳县豫剧团演出结束后,常常会有观众找上舞台,非要见见“演老包那闺女”。那闺女就是该团台柱子中年演员李香兰。李香兰,名如其人,常年奔波在基层,演唱在乡村,犹如一株山中兰花,从不炫耀,却幽香自来。
李香兰虽说是身在县级剧团,但她演黑头唱“老包”的水平的的确确不同一般。她一登台一搭腔,举手投足,立马,都透出那么一种“大气、威严、尊贵”的大家风范来,让人刮目相看,让人须臾不得小视她,须臾不得小视她的剧团。李香兰的这身本领是如何练就的?原来,她自小就酷爱戏曲表演艺术,1985年初中毕业后,考入舞阳戏校。由于天资聪慧、练功刻苦,1986年李香兰即被挑选跟随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喜成、著名黑头表演艺术家王清海赴河南、山西等各地演出。一路演出下来,王清海看中这个好学上进的小姑娘是个吃“开口饭”的苗子,就悉心传授她黑头唱腔和人物的塑造表演。如此,名师出高徒。李香兰跟随王清海老师主攻学习黑头表演艺术,并同台演出。几年功夫,李香兰在王清海、唐喜成等众多国内顶级豫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心栽培和熏陶下,一步步由豫剧百花园地的小苗苗茁壮成长为团里的台柱子。1988年漯河市戏剧大赛参赛剧目《包青天》,她饰演包拯,荣获表演一等奖。2001年,在“河南省第八届《黄河杯》戏剧大赛”中,她又荣获表演一等奖。在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李香兰逐步形成了自己唱腔“干净、醇厚、内敛、大气”的艺术风格,深得省内外诸多表演艺术家的首肯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看李香兰的戏就是一种令人陶醉艺术享受,一种春风拂面、清泉荡耳的舒畅和快意,一种让人欲罢不能、一唱三叹的摄魂动魄。俗话说,唱戏吐字不清如钝刀杀人。特别是以表演粗犷豪放为特点的净角来讲,吐字清楚尤其困难,也尤其难得。你看李香兰的演出,无论站在哪个方位,不用看字幕,都能听得字字真切,声声入耳,干干净净,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不论是唱腔还是道白。这让人首先感叹李香兰基本功的扎实,唱腔技巧的高超。在继承净角传统雄浑豪放唱腔的基础上,李香兰发挥自身女性特长,揉和进老生、青衣的低回婉转的唱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明亮而又浑厚,豪放而又不失委婉”的韵味醇厚风格。在净行尤其是在“黑头”包拯角色的表演上,相当一些演员包括一些所谓艺术家,为演出“刚正不阿”的形象来,愣把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龙图阁大学士吼成了一个怒目圆睁“哇哇扎扎”大叫的猛张飞了。如此,豪放有余,内敛不足,让人抱憾。聪明的李香兰从分析研究人物入手,博取众家之长,饰演包拯,见皇姑,不卑不亢;见国太,有情有理,据理力争。如是,作为天子朝臣,理应从王命 ,却乃身为府尹,执掌开封府,定为民执律仗义。故事一波三折,情绪随之高低起伏;演唱金声玉响,行云流水,分寸得当。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就这样立体地、鲜活地被李香兰定格在了舞台上。
戏界有句练功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对戏曲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李香兰,尽管经过名师的栽培,她也从不敢吃老本。有台口,就上角色;闲下来,就排练就吊嗓。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无论酷暑三伏,寒九隆冬,日复一日,李香兰从未敢有丝毫懈怠。这,才有她在舞台上怎么唱,就怎么让人听着舒服;怎么演,就怎么让人看着享受的炉火纯青的至臻境地。
作为县级豫剧团,尽管平台不高,李香兰深知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小舞台,广阔的农村就是一个大舞台。现在,李香兰担任着业务团长,每年在省内外广大乡村演出达四五百场次。演出《小包公传》、《下陈州》、《包清天》、《反阳河》等三十多部古装戏,又排演了《五福临门》、《凤鸣梧桐》等多部现代戏 。只要有演出,李香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儿:唱主演时,她是团里名声在外、响当当的招牌;人手少时,她是随时替换上场的宫女,兵丁······每一个台口,每一部戏,她都身先士卒,全力应对,力求精益求精,确保演出效果,让人感佩不已。
展望今后的戏曲道路,李香兰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专业豫剧团,咱不能抱着对付着能演 ,凑合着能看的无为态度进行演出。要出人出戏出精品 ,扎根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好戏,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才能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观众,对得起社会主义戏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