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观众迟迟不愿离场

10月9日,在鄢陵县影剧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表演的现代豫剧《天山人家》和《大漠胡杨》,受到广大戏迷的热捧。演到动情处,演员们在台上落泪,观众们在台下抽泣。演出过程中,不时有观众将鄢陵自产的鲜花送给演员们。

21时许,演出结束,千余名观众却迟迟不愿离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团长徐爱华只好临时安排4名演员再次上台清唱了4个戏曲选段。最后,报幕员向观众们解释,大家晚上还要拆卸舞台转场,观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剧院。

第二天,穿着统一服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演职人员上街吃早餐时,有群众走过来夸他们演得好。“我几十年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戏了。你们从新疆跑这么远给我们唱戏,谢谢!”一名戏迷告诉徐爱华。

60年前,童声豫剧团就到许昌演出过

不远数千公里为广大戏迷送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与许昌有着怎样的渊源?这要从60多年前说起。

10月1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原团长、已经退休回到许昌生活的张纪芦告诉记者,1956年,河南省民政厅成立儿童教养院童声豫剧团。当时,这个团在洛阳市,69名团员多是军烈属子女或流浪孤儿,也有民政系统的亲属。时间不长,经过戏曲专家的指导和培训,这些十几岁的小演员在戏曲表演上有了突出的表现。

1957年,童声豫剧团到武汉进行演出时,从洛阳出发,走一路演一路。在许昌,童声豫剧团联合许昌文化艺术学校的师生,在市区人民路东段的大剧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演出,演出的剧目有《穆桂英挂帅》《桃花女太子》《打金枝》等。这些小演员的演出轰动了莲城,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童声豫剧团奔赴北京,在中南海进行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之后,他们又到武汉汉阳剧院进行义演,毛主席坐在三排7号座位上看了一场《桃花女太子》。

他们离开河南援疆,29年后再回莲城

1959年10月,全国各地都在支援边疆建设,其中有不少河南人。为丰富援疆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南省民政厅作出决定,让有着81名团员的童声豫剧团整体进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这些演员平均年龄15岁,从此离开家乡,走遍兵团各个垦区,为建设者送去豫剧表演。

1962年,张纪芦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一直从事舞台美术工作。

1988年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响应国家文艺团体进市场的号召,组织40余名演职人员再次回到老家河南,在禹州市、许昌市进行了一个月的演出,受到广大戏迷的欢迎。

当时,张纪芦当团长,在许昌市演出的地点在市区白庙后街。为了给家乡人唱好戏,不少演员把嗓子都唱哑了。

不少团员是从许昌文化艺术学校走出去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现任团长徐爱华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1986年毕业于许昌文化艺术学校。

“我籍贯山东,属于兵团第二代人,曾在许昌文化艺术学校学习了3年。”徐爱华说,她在许昌读书期间,老师们严格要求、认真教学。除了徐爱华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乐队的张秋生也是从许昌文化艺术学校毕业的。

另外,乐队队长李二伟的老家就在建安区陈曹乡南北街村。这次剧团之所以在陈曹乡演出,就是为了让他尽孝心,让年近九旬的爷爷、奶奶看看孙子所在剧团的演出。

李二伟告诉记者,他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15年了,平时演出忙,很少回家看望家人。团里经过研究,专门把舞台设在陈曹乡南北街村,让他的家人和乡亲们过过戏瘾。

美丽的莲城建设让剧团演员印象深刻

2000年,张纪芦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退休后来到许昌,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他平时用一幅幅画作描绘许昌之美。2014年,他邀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退休的老同志来游玩。今年5月13日,张纪芦再次向这些老同志发出邀请,19位来自新疆、武汉、洛阳等地的老演员又一次聚集在许昌。大家乘坐了游船,游览了春秋楼、灞陵桥景区等旅游景点。

前几天,虽然鄢陵县安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的53名演职人员参观花博园,但因为演出时间紧,他们没去成。

“从许昌到鄢陵的一路上,我们看到了秋色的秀美,嗅到了桂花的清香。”徐爱华说,她在许昌读书时,许昌比较脏乱。这一次回来,她真的不敢认了,城市面貌真是翻天覆地。

演员陈国强说,他们在演出之余,转了清潩河游园,去了胖东来时代广场。不管在哪儿,环境都干干净净,许昌市民的文明素质更让人佩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