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7点30分,由河南豫剧院一团优秀豫剧表演艺术家范静领衔主演的传统剧目《花木兰》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倾情上演,为首都各界观众带来了一场豫韵飞扬、梆腔激昂的视听盛宴,其精彩的表演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共鸣。同时范静也被台下观众所感染,唱得忘情投入,每当演唱到经典唱段时,场下观众都会随声附和、轻声伴唱,共鸣之处高潮迭起,全场观众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木兰浩气冲霄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旋律气氛中。
豫剧《花木兰》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自1951年上演至今,已有三代艺术家领衔主演,继承传扬,久演不衰,深受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这次由范静领衔主演的花木兰,萃取了前辈们的艺术精华而又不失自身特质,一脉相承之中又别样精彩,深受广大观众中的喜爱和赞誉。
该剧是河南豫剧院一团在“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中为首都观众奉献的第二台豫剧名剧,不仅是河南豫剧院一团的倾力之作、经典佳作,更是一出家喻户晓,久演不衰,产生过极大社会影响和释放正能量的优秀剧目,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好故事”。
作为河南豫剧院一团的经典代表剧目,由一团豫剧表演艺术家范静重新编排、倾情演绎的新版《花木兰》,把新一代的“花木兰”又搬上戏曲舞台,2010年作为第一部优秀传统豫剧亮相国家大剧院春节贺岁档,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剧目奖。此次晋京演出又一次倾倒众多戏迷,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台“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艺术经典,让广大观众切身感受巾帼英雄保家卫国展风采的别样情怀。
新版《花木兰》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浓墨重彩地渲染花木兰的忠孝之心和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渲染她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英雄主义精神,渲染她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全剧围绕花木兰由一个“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小女子,为战争所迫,毅然替父从军,投身沙场,经过战争的磨砺,华丽变身为一个爱国、爱家、爱百姓,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巾帼女英雄的故事走向,以浪漫主义手法,吟颂这支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赞歌。
该剧以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为主题,彰显的是爱国尽忠、爱家尽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拳拳赤子心感人,以殷殷爱国情动心,高举爱国旗帜,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一部流芳百世、光照千古、激励万代的经典好戏,极具思想宣传与教育意义。据悉,该剧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即将于今年中旬展开全国巡回演出。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的故事也是一支精忠报国的英雄史诗,花木兰爱国尽忠、爱家尽孝的故事可谓千古流芳,万民传颂。豫剧《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隋末,敌寇入侵中原,国家征兵抵御,花木兰假借兄弟花木隶的名字,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载疆场征战,出生入死,战场救帅,生擒突力子,并慷慨陈词,劝降敌兵,罢兵息战,立下赫赫战功,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尚书郎。元帅也十分见爱,执意要将爱女许配这位“花将军”为婚,花木兰巧言应对、坚辞不受,卸甲归田。——故而引发出一段千古流传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首广大观众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唱段,是许多人喜爱豫剧、了解河南的起源。《花木兰》历经60多年的舞台实践至今仍常演不衰,其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几十年来一直回响在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华,是许多人对豫剧的最初相识,也是许多人对豫剧的深刻印记,既为广大戏迷增添了余音绕梁的中州豫韵,也为各界观众留下了极具中原特色的文化记忆。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一场波及全国的捐献武器运动高潮由此展开。常香玉和她的“香玉剧社”决定由陈宪章执笔,编排一出爱国主义题材剧目《花木兰》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收入为抗美援朝捐献一架战斗机。在她的带动下,全体演职员爱国热情高涨,不辞辛苦,半年时间里,先后在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6省巡回义演180场,其中《花木兰》就演出120场,观众达30多万人,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常香玉也因此被誉为爱国艺人。
1952年10月,在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剧获荣誉奖。
1953年4月,常香玉亲率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斗志。
1956年10月,该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许多院团移植演出,产生巨大影响。
豫剧《花木兰》也因此举世闻名,随后,常香玉带着这出戏走南闯北,唱红了大江南北,对推广河南豫剧功不可没。
豫剧《花木兰》剧照 挚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