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有理由相信,看完了这场豫剧《焦裕禄》播出的戏迷观众,一定是“心潮如涌似浪翻”的了。而且,相信,广大的戏迷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盼着焦书记早日归来!

我想,豫剧《焦裕禄》所以感人,首先在于选材和编排上很有讲究。我们可以发现,剧情是围绕在让兰考县瓦窑村的老百姓有饭吃作为切入口而展开的。因为只有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才能够解决治理风沙和盐碱地。这样来处理焦裕禄的事迹,就有了亲近感。其次,剧情的展开比较流畅,基本上没有脱离“让老百姓吃上饭”这条主线,因而戏曲矛盾的出现、剧情高潮的设置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就顺理成章。没有了是在“表演先进人物事迹”的感觉。

在舞台处理方面,特别是台词文本的处理,不刻意的去提升焦裕禄的高大,更没有豪言壮语从焦裕禄的念白或者唱词里出现,从而,这个焦裕禄就可亲、可近、可敬、可信。而且,纵观整个剧情里焦裕禄的唱段,基本上没有高亢激昂的曲调旋律来衬托焦裕禄的形象,如此,焦裕禄的一些唱段,表达内心的和那“三对不起”的唱段,听了更叫人动情、动容。尤其是第一场在车站里的一段和最后一场里对着女儿和妻子的一段,可谓是声泪俱下、声情并茂。

豫剧《焦裕禄》的表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场与场之间的衔接比较流畅。第一场到第二场之间的风雪里送衣送粮的表演过渡,就很自然的进入到了第二场的访宋铁成的剧情中;访宋铁成成功就进入到了第三场的治理风沙剧情。剧情的推进、展开、发展,很好的化解了“事迹的堆砌”的感觉,戏曲矛盾的出现也更自然了。

既然这是一出戏曲,那么,也一定要让观众在感受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亲民书记的事迹时,体会到戏曲表演的魅力。这个在豫剧《焦裕禄》里也有了体现。而不单单是用唱的方式在讴歌。我们可以在第四场和第五场里欣赏到演员贾文龙的一些“硬功夫”,如“抢背”、“跪搓”、“劈叉”等精彩的表演。这些身段技巧的表演,既是可以看作是演员的才能的一种展示,也是剧情需要人物用戏曲表演身段来塑造人物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些身段的出现,使得豫剧《焦裕禄》的可看性更好,观赏的艺术性也更强。

有一个想法,就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抗洪涝的场面和气氛,我觉得剧组可以借鉴一下京剧《龙江颂》在这方面的处理。可能,这样的表演会更有震撼力的。另外,觉得,服装的设计,是不是可以不用“皱纹式”,想在焦裕禄的时代,这样的的服装,好像还没有出现。

看完豫剧《焦裕禄》,作为一个喜欢京剧的观众心里是五味杂陈。什么时候京剧也能够编出这样一台现代戏而不再是传统戏一统舞台?!京剧不能只吃“老本”而不出新呀。

豫剧《焦裕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