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2日,山西省忻州市北路梆子一团,进京在长安大戏院为首都观众奉献了新作《情悟五台山》,这是继获得文华新剧目奖的《黄河管子声》之后又一精品力作。

《情悟五台山》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医科学校女学生甄梦被日本兵强暴,含悲到五台山洗垢庵出家为尼。男友治平寻至,甄梦自感污垢拒不相见,随后治平在五郎庙出家为僧,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僧人抗日救国同盟会”积极投身革命。洗垢泉边,治平鼓励甄梦挺起胸膛,抗日救亡雪污垢。甄梦救治伤员,深得军民爱戴,重新焕发青春。治平参军奔赴前线,胜利之日却牺牲战场。甄梦强忍悲痛,虔诚地为治平、为国家、为民族祈祷胜利和平。

这部剧作,是一台原创的真戏曲。

试看五台山(以及其他几乎所有寺院里)端坐莲台、满目慈悲的佛、菩萨之例或之前之后,总有威风凛凛甚至狰狞恐怖的天王、金刚、力士,或降龙或伏虎,或将魔鬼吞于口中、踩于脚下。大破佛戒、喝酒吃肉、醉打山门的鲁智深,被智真长老称为“真佛子”。而出家为僧的杨五郎“研发”了金刚棍法,率僧兵大战金军。更有五台山新一代僧兵,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僧人抗日救国同盟”,有的最后参加八路军。

这些真实的或艺术的故事,成为作品的历史依托,也让我们深深悟到佛性的真谛:宣法和护法,原是一体的两面。超度和感化,皆可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相汇相融,实现佛教的中国化,并与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情》剧设置了两个身份奇特的主要人物:大学生尼姑的玉净,大学生僧人战士的不忍。他们的出家都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身在空门,仍然有着世俗“凡人”的感情。尤其是玉净,一直处于世之“情”、佛之“空”的矛盾之中,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中一路挣扎,直到不忍牺牲于抗日战场,她在痛快淋漓地倾泄了自己的情、自己的爱之后,她才真正理解了佛家的涅槃、人世的不朽,全身心地皈依于佛,完成了人物。在此,爱国主义与佛家理念得以统一。

在当下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可见到作品对战争和平,对人性佛性的形而上思考,再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作品让观众也在感悟着人生的终极意义,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所以首都的专家们认为《情》剧“说明了一个问题:佛性人性之纯真”。到此,由于作品之“悟”,将这一“观点”变成了深具思辩特色的亮点。

还需指出的是,作为中国戏曲,千百年来形成自己的美学特点:写意性、传奇性、抒情性,而不同于话剧、影视等艺术样式。《情》剧正是运用戏曲思维,努力体现中国戏曲的特有规律,成为真正的戏曲。借鉴传统经典,如《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经验,没有正面描述抗日战场,但抗战的主题却支配着全部情节的发展,左右着每个人物的命运。让人感到浓郁的时代气息,并随着时代历史的脉动,与剧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寓情于理,具有了难得的典型意义。

正是由于这种对戏曲艺术审美特点的自觉把握,使作品专注于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使作品更集中、深入地描述了人物的情,人物的心,可以充分展示戏曲的艺术手段,展示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也使整个剧作充满了抒情色彩和浪漫主义的气息。也为导演、演员,甚至音乐舞美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更给我们的观众留下众多的思考。

其实,在《情》剧中不仅仅体现了一种对戏曲艺术传统满怀敬畏之心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创新。比如戏中戏的“五郎下山”,就是对隔时空交流的借鉴,只不过是更戏曲化了的运用。

北路梆子《情悟五台山》立足传统,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让人振奋。是一部韵味悠长的真正体现了中国戏曲风格,又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好戏曲,真戏曲叫我们“悟”到许多,从思想到艺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