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在‘小暑’后的灿烂朝霞中,大型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春秋笔》建组会在剧团小剧场正式召开。剧团党总支书记杨照珩主持会议并全面介绍了此剧的主创团队及相关情况:我团青年编剧丁嘉鹏整理改编的此剧,曾入选了文化部“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创作扶持项目整理改编剧目;并成为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目创作资助项目。从3月份首度剧本研讨会开始,剧团便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日前一度创作已基本完成。
建组会上,各位主创老师们都纷纷进行了发言,石宏图导演认为“戏份有轻重,但角色无大小。此剧群曲众多,演员们应以‘演’为目的,包括龙套角色,都应是‘演’,而不能持‘跑’的态度。《春秋笔》一剧尘封已久,而历史背景又较为复杂,信息量大、涵盖面广。要求剧组建立艺术园地,增加剧目相关知识、提高排演兴趣,借以展开剧目的排演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该剧副导演,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马派名家高彤表示,个人“跟从恩师学演过京剧此剧。今天能与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诸位名家和老师共同排演河北梆子版本,感到不胜荣幸。一定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充分地起到予以借鉴的作用。”
服装统筹石翠婷老师指出,“戏曲剧目在服装造型领域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一旦丢失了本体特征,其面目便可能流于其他艺术门类。须以情感为基础,牢牢把握”。
担任舞台设计的王越老师也强调,“传统戏在舞美设计方面,其操作难度大于原创新编剧目。创造务必要在遵守技法,才能有效掌控其尺度”。
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行政总监、京剧大师马连良嫡孙马龙表示:“自酷爱梆子的祖父移植此剧,在八十年的传承中,源自梆子终又回归梆子;一出《春秋笔》,见证了两大剧种的交流、合作。恰逢‘七•七’事变周年纪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拾这部抗战名剧,意义尤为深远;其‘戏剧要复古,含义须取新’的艺术理念,今天仍不过时、更该发挥作用”。
最后团长王洪玲总结发言:“《春秋笔》为梆子老八本中的璀璨遗产,表演精彩、行当齐全。恢复名剧、重塑经典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工作重心;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更是我团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守住了‘根’,稳住了‘神’,才能焕发剧种的‘魂’,求实存真。也只有这样,河北梆子这门历久弥新的剧种,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和光辉灿烂的明天!”
河北梆子《春秋笔》定于8月30、31两日,在中国评剧大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首演,敬请期待。
演员代表张四刚发言
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行政总监、京剧大师马连良嫡孙马龙
团长王洪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