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作为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项目展演之一,河北梆子《钟馗》在山东济南梨园大戏院上演。出乎很多观众意料的是,嗓音高亢激昂的“钟馗”竟是女演员反串的。演出之前,记者采访了钟馗的表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吴桂云。
“赶鸭子上架”学唱戏
《钟馗》是河北梆子的经典戏,早年由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演钟馗,由于演钟馗既要打得好又要唱得好,继她之后,最能胜任此角的,便是吴桂云。
“当初学戏并非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因为独爱河北梆子的戏迷父亲认为我有这方面的灵性。”1980年,在父亲的坚持下,11岁的吴桂云跟着姐姐到黄骅国光梆子剧团学戏。
“开始学戏时,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我连学什么角都定不了。学旦角吧,扮起来数我最丑;改唱老生,我又没那个嗓子。文戏不行学武戏,可我打起来浑身都特软。”最终,姐姐还是决定让她跟着姐夫学武生。吴桂云说那时自己每天练功的状态是“撅着嘴,皱着眉,挂着泪,人都练傻了”。
1985年,由于偶然的机会,吴桂云接连主演了《王华买父》、《孟丽君》等多部戏。不断地下乡演出,更让她练出了硬功,有了“男人”的架势。但由于当时戏曲的大环境并不乐观,她对前途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
丈夫为支持她关了照相馆
1989 年的一天,吴桂云的父亲塞给她一盘磁带,说:“这要是还‘挖’不出你来,那你就改行吧。”原来,父亲听到收音机里在播裴艳玲唱的河北梆子《南北和》,赶紧录了下来。“我一听就迷上了,没黑没白地听,一句唱词能反反复复地听一天。”对《南北和》的痴迷,让吴桂云有了目标。
1990年,吴桂云随爱人到邢台市河北梆子剧团工作。一次,团里主演《 南北和》的老演员病了,团长听说吴桂云能唱这出戏,就让她顶替。早上告诉她,晚上就要演出。虽然时间紧张,但由于之前的刻苦练习,她顺利完成了演出。这场演出让吴桂云初露锋芒,也让丈夫坚信她“是一棵好苗子”。
戏曲市场不景气,吴桂云的丈夫开了一家戏剧服装照相馆,生意很不错。有一天,丈夫突然说:“如果你还想唱戏,你就学《钟馗》,我把店关了,全力支持你。”过后,他竟真的关了照相馆,帮她自学这部出了名的难戏。
我的内心其实很女人
1997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复排《钟馗》,文武兼备的吴桂云成为钟馗扮演者的不二人选。吴桂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获得了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等多个大奖。
“演《钟馗》很辛苦。开始是文武小生戏,不但有大段大段的唱腔、念白,还要与小鬼开打,要写毛笔字;然后要在5分钟的时间内勾上狰狞的花脸,换上戏服;之后还要表演跳判、吐火、下高等高难度动作,根本没有松口气的时间。”吴桂云说,今年8月份以来《钟馗》作为文化部“首批优秀保留剧目”已在全国巡演40多场。多亏她曾专门在北京学习过声乐,发声方法比较科学,嗓子才没有出现问题。
“这部戏改变了我这个人,现在衣服都穿中性的,看电视剧时揣摩的也是里面男人的动作、眼神。”吴桂云说,“我的内心其实很女人,也一直想有个孩子,但为了这部戏我作出了许多的牺牲。也许我是为了父亲的期许,为了丈夫的付出而继续坚持着。”
(摘自 《大众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