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黄梅戏是我的家乡戏,我喜欢听、喜欢唱、喜欢演。一直以来我都说,除了黄梅戏我不会喜欢上其他剧种,更不会去看。来到北京后,加入了北京黄梅戏迷联谊会,当了联谊会的秘书长………可现在,我竟退出了黄梅戏联谊会,当起了北京市河北梆子戏迷联谊会的秘书长,到处发展会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北梆子、喜欢河北梆子。很多人都很好奇,一个南方人,怎么就喜欢上北方戏了?这还得从两年前开始说起……
2010年7月4日,我师傅山城子在QQ上与我聊天说道:
徒弟,下个月北大剧场演河北梆子《金水桥》,带你去看。
河北梆子?那是什么?师傅,我就看黄梅戏,除了黄梅戏其他的戏我都看不进去的。
徒弟,去看看吧,带你去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金嗓子,为师请你看呐。
呃,好吧,去看看。
8月6日,周五,下班后,坐公交、倒地铁,直奔北京大学。晚7点准时开场。师父去的早,占了个很好的位置,第一排正中间,因是现场伴奏(在这之前从没看过现场伴奏的,很不适应),那锣鼓敲的,耳朵都快炸聋了。第一次看黄梅戏之外的戏,听不懂演员在台上唱的什么,说的什么,还是边瞟字幕边看表演……还记得王洪玲老师饰演的银屏公主上场一开嗓门,my god,那真不是一般的嗓子,我愣住了,等回过神来,她那啊啊啊啊啊还没啊完。掌声,欢呼声……老天,我听着都着急了。慢慢的看懂了,能听懂些了,可这场戏也结束了,回来路上,师傅跟我说,怎么样,过瘾吧,下次再带你看王英会老师的戏,看两位王老师同台演出。我那个期待呀!
10月9日,才从老家返回到京,挺累,再累晚上都必需要去北大看戏。因为师傅早早就买了当晚《窦娥冤》的票,是我所期待看的王洪玲老师和王英会老师同台演出。师傅怕我耳朵别震坏了,特地照顾我买了靠后的位置,可演出开始后,麦不给力,不出声。尽管如此,我们坐在后面也依然听的过瘾,两位金嗓子果然名不虚传!
说实话,现场看过两场梆子演出,确实让我挺震撼的,可还是不能动摇黄梅戏在我心中的地位,心想以后估计不会看了,要好好学黄梅戏,可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样……
时隔一年,2011年7月30日晚,师傅又带我在北京戏校观看王洪玲老师、王英会老师、彭艳琴老师(三朵梅花)主演的河北梆子《十八里香》彩排,真正让河北梆子走进我的内心,应该是从这开始的。也是那天,王英会老师成了我的“王爷爷”。
2012年1月7日至11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文联小剧场免费奉献五场大戏,回馈广大梆子戏迷。演出过程中,我和师傅不禁感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有如此多热爱梆子的新老戏迷,为什么至今都没有一个戏迷自己的联谊组织呢?于是,1月11日下午,《十八里香》演出前夕,我和师傅还有现任联谊会常务理事田木鱼及副会长君乐在网上展开讨论,决定成立一个河北梆子戏迷联谊会,尽己所能为梆子做点什么。当天下午因为多数人都在上班,只是抽空就一些方向性问题交换了意见,至于联谊会章程等很多事情尚无暇敲定。但我这人向来雷厉风行,心里藏不住事,嘴里搁不住话,有这么好的消息我当然要第一时间告诉王爷爷,于是乎自己悄悄的在微博上用私信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直播给了王爷爷。
晚上《十八里香》演出结束谢幕,我和师傅分别向王英会老师和王洪玲老师进献吉祥龙,王英会老师代表剧团致辞时,向全场观众介绍了我和师傅,并公布了决定成立戏迷联谊会的事,当时就有戏迷要求入会……散戏结束回来路上,师傅批评我这个大喇叭,不该这么早就把这消息说出去,说这样一来压力超大。我说没压力就没动力,既然说了就得做,动动嘴皮子不做实事不是咱的风格。
2012年3月4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全国首家河北梆子戏迷联谊组织——北京市河北梆子戏迷联谊会在北京大观园举行成立仪式……现在想想,如果当时不是我嘴快,就是那么随口一说,没有行动,联谊会到今天都没成立也有可能吧。
时至今日,联谊会成立半年了,从策划初期到现在,我一直都像一位母亲一样为它的事跑前跑后,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照顾。我们的孩子出生很晚,但它很幸福,因为它有非常多喜欢它、爱它的爸爸妈妈。
因戏结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