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六载勤磨砺,今朝登台展身手。1月18日晚,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专业汇报演出在山东济南百花剧院举办。该校2013级山东梆子专业即将毕业的60名学生,轮番走上舞台表演了山东梆子折子戏《太庙惊魂》《失子惊疯》等,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作为从筹办伊始便广受关注的地方戏专业,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山东梆子专业被业界寄予了厚望,其探索出的戏曲职业教育新模式,也为当下各地解决地方戏后继乏人的难题提供了参考。

坚持问题导向办班

山东梆子旧称“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其定弦、调门都比较高而得名。山东梆子自清代初年传入山东,广泛流传于鲁西、鲁南广大地区,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根据有关统计,1953年,山东共有43家山东梆子专业剧团。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民众文化娱乐选择的多元化等原因,包括山东梆子在内的地方戏曲传承发展进入低谷期,山东多家山东梆子剧团被合并或撤销,山东梆子人才队伍的培养、剧种的传承等受到严峻挑战。

2013年,经过前期广泛深入的调研摸底,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首次开设山东梆子专业,并同批招收了60名学生,学制6年,分“表演”“音乐伴奏”两个学习方向。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党委书记安立元介绍,结合戏曲人才培养的特点,山东梆子专业的招生对象要求是小学及初中在校生,年龄在10岁至13岁之间,有一定戏曲表演、演奏基础。

时至今日,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柴心记仍然清楚记得山东梆子专业筹办初期的情景。

“当时的大背景是,随着国家对地方戏曲的重视,地方山东梆子院团为推动剧种传承发展,急需补充后备人才。”柴心记回忆,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计划开设山东梆子专业之前,曾组织全省戏曲领域的数十位专家、院团长座谈,大家都赞成这个想法。“专业正式上课后,一些山东梆子的老艺人不间断地跑到课堂去打听、去观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注重言传身教培养

从招生起便“自带光环”的山东梆子专业,给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负责人带来不小的压力。“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办不好会很难看。”安立元说,为保障教学水平,学校提出创新培养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团带班”“团办班”,坚持高起点定位,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据了解,山东梆子专业的学生在校近6年的学习期间,既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公共文化课,也学习台词、中国戏曲简史、文艺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同时根据学习方向的不同,“表演”类学生学习基功、武功、身段等专业及实训课,“音乐伴奏”类学生则学习视唱练耳、管乐曲牌、剧目合奏等专业及实训课。

在授课教师方面,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通过多方努力,从省直及部分地市的专业文艺院团聘请名师,现场为学生们言传身教。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受聘来授课的教师,目前仍活跃在舞台上,“能亲自上场示范”是基本要求。安立元说,言传很重要,但光说不练也不行。找能上台的演员为学生们示范,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不光学理论,更要现场学身段。

名师出高徒。老师们对山东梆子专业的学生们要求也非常严格。来自菏泽市郓城县的山东梆子专业学生康诗文告诉记者,在四年级、五年级课程紧的时候,他们每天早上6点20分开始练早功,上午8点到11点30分练基功、武功,下午2点至5点上剧目课,晚上还要练调唱。“老师告诉我们,学戏就不能嫌苦怕累。”

柴心记近年来一直关注这批山东梆子专业的学生。在他看来,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培养模式固然慢,但是起点高。“戏曲演员必须练好基本功。这就像盖楼,地基扎实才能盖高楼。”

探索戏曲职教新模式

中宣部等部门2017年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戏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尊重戏曲早期专业型教育独特规律”。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开办山东梆子专业的实践,紧紧围绕戏曲人才培养的特点做文章,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校长邢学军介绍,学校根据山东梆子专业学生的成长特点,每学期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同时,由专业院校毕业的京剧老师教身段,专业院团的老师教唱腔。学生们学的每一门课程,接触的老师都是业内上游水平的。通过层层保障,来实现对他们的全面培养。

近6年来,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紧紧围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采取“校团合作”“名师指导”等方式,为山东梆子青年人才的健康全面成长提供了丰厚滋养。柴心记表示,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规模最大、教学体系最完善的山东梆子人才班,就此探索出了山东地方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而这60名学生毕业后,将极大充实剧种的后备人才库,为山东梆子在齐鲁大地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1月18日晚的汇报演出中,《太庙惊魂》选段的主演是山东梆子专业学生赵泽旺。这名只有18岁的小“老生”,如今演起山东梆子已有板有眼。他告诉记者,自己小学毕业后就来到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山东梆子。“那时候就是心里喜欢,想来学表演,家人也非常支持。通过几年的学习,对这一剧种更喜欢了。”

赵泽旺说,他希望毕业后能在山东梆子专业继续深造,继续跟着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表演水平。(驻山东记者 苏锐)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