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梆子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梆子戏《桃花庄》,在南京举行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上荣获“创新剧目”奖,成为我市首次摘得世界戏剧节的国际性奖项。

“世界戏剧节”又称“国际戏剧节”,1957年由国际剧协创办于法国巴黎。半个世纪以来,国际戏剧节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瑞士、哥伦比亚等国成功举办了30届,剧目覆盖了五大洲各国,被誉为“戏剧艺术的奥林匹克”。

《桃花庄》获大奖的消息传来后,顿时像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市戏剧界泛起圈圈涟漪。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次梆子剧团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绝非偶然。

实力引得“桃花来”

2007年1月,江苏省文化厅首次面向全国投巨资征集现代戏剧本,同年7月公布获奖名单,《桃花庄》荣获第一名。江苏省文化厅以20万元买断其版权,并专门拿出20万元配套资金推荐给梆子剧团排演。这在徐州艺术史上实属首次,同时也是省文化厅对我市梆子剧团整体水平的一个认同。

《桃花庄》是一部反映苏北新农村建设的现代戏,讲述的是老村支书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程中,维护党的形象的故事。徐州梆子戏对于这部戏来说有着其它剧种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梆子戏能完美塑造出北方人的豪放、大气与厚重。

剧本拿到后,市文化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局长单兴强担当艺术总监,邀请江苏省一线名导王友理执导,使这部戏从起点就站到一个高位。同时,请一位国家一级编剧修改剧本,将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不符合北方农村乡土气息的内容,不符合徐州人生活习惯、生活语言的内容全部修改掉,前后7易其稿。梆子剧团的50多位团员成了“桃花庄”的村民,女主角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燕凌担当,退休国家二级演员王福阔重返舞台担当男主角。空前的重视,奠定了打造艺术精品的扎实根基。

痴情换得“桃花香”

一个曲子也罢,唱腔也罢,只给演员提供了基础的表现形式,但它同时也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一个功底较好,又富于创造性的演员在刻画人物时,会根据自己音色的优势,对原有的唱腔进行二度创作。

燕凌就是一位有创新意识的演员。她同时作为《桃花庄》的艺术统筹,对《桃花庄》的唱腔设计出谋划策。她一直和专请的唱腔老师孟宪同琢磨唱腔创新,既不脱离梆子戏的原汁原味,照顾本土的观众,又融入一些新的东西,让它柔美一点,迎合一些南方的观众,做到新腔和原腔自然和谐。他们一遍一遍地练,反反复复地修改,燕凌说那段时间她满脑子都是这部戏,不管在干什么,干着干着就会唱起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整个就是一神经病”。然而,付出有回报。对于《桃花庄》的唱腔,很多人都评价“新颖而又不失梆子戏的传统韵味”。

有风格的演员,无一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大胆创新,形成流派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以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在京剧舞台上争奇斗艳,促进了京剧的繁荣和发展。同样的道理,地方剧种徐州梆子也离不开多样化,也需要在各种不同风格的争奇斗艳中得到繁荣和发展。这是我市梆子剧团在此次世界戏剧节上的又一收获。

汗水浇灌“桃花开”

《桃花庄》能获得“创新剧目”奖,舞美设计同样功不可没。结合江苏梆子剧种唱腔高亢、浑厚、激越的艺术特点,加之剧中主人公“雷振汉”身为石匠,善于雕刻,同时又为村支书勇于改正自身错误,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这一主题,该剧舞美创作打破舞台美术传统的表现模式与手法,以求创新、厚重、大气,确立了舞台基本装置为浮雕的表现手法。

制作雕刻的选材为泡沫板,其优点是易于雕刻,但缺点是容易损坏,为此需要在雕好后的表面用乳胶和色蒙贴上两遍纱布,然后统一刷色、喷色。而泡沫板后面还要以五合板及方钢框架作为依托,使其结实以便吊装。因此看似简单的“表面文章”有着繁琐与艰辛的制作。

该剧有桃花树近20棵,按过去做法往往用真的树干组成再加上假花。这样做数量多,有难度,而且体积大,不易搬运及装置,故而采取用泡沫板统一锯出树形再用纱布染色,插接小花枝的办法,既易于制作又减轻了分量,既减少了体积又便于搬运及组合,这种删繁就简的表现手法为今后的舞美制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舞美制作过程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赶上一个月之后的第一场演出,剧团动员家属和暑假放假的学生参与。正当伏天,但因缺少制作场地,有时不得不在阳光下作业,大家苦战了一个多月,保证了省有关专家观看剧本第一稿的演出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一个剧目的成功上演,实在凝聚着太多幕后英雄的艰辛付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