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旨——”6月24日晚,江苏南京紫金大戏院上演河北梆子《王宝钏·大登殿》一折,还没等来“金牌调来银牌宣,王相府来了我王氏宝钏”的经典唱段,甚至饰演王宝钏的演员王洪玲还没露面,观众便被台后这声悠长的“接旨”震惊了,不少人张大嘴、瞪大眼,甚至开始看表计时,想算算这口气持续了多长时间,看看这个气场十足的演员到底是何模样。这天,戏院台下只坐了大约200名观众。6月25日,同一个院团的河北梆子戏,观众却一下涌来五六百人。“在浙江杭州也是这种情况,第一天人少,第二天比第一天人多很多,有的观众是闻讯而来,有的观众则是一场戏连看两遍,说明河北梆子这个剧种和我们这个剧团在南方还是有人缘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说。

继2015年前往西北三省四市开展“寻根之旅”演出后,今年6月20日至7月11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70余人携原创剧目《北国佳人》及传统大戏《大刀王怀女·抗辽破敌》、《王宝钏·大登殿》南下,开启了五省市的传承之旅,剧团将前往杭州、南京、合肥、洛阳、济南、夏津六地开展16场演出。此行除了宣传河北梆子剧种,扩充戏迷群体,也尝试着探索北方剧种南下的市场空间。

把北方盛行的剧种搬到南方演出,对成立56年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来说是头一次,即便在这一剧种的发展历史上,也为数不多。建于1934年的浙江胜利剧院曾留下了众多梨园泰斗的身影,一位剧院的老人回忆,胜利剧院最近一次演出河北梆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由戏曲名家裴艳玲挂帅,而后30年舞台上再也没有河北梆子音。“河北梆子声腔高亢激越、苍凉悲壮,南方戏迷听惯了缱绻温婉的昆曲和越剧,一刚一柔,来之前真不知道观众是否喜欢。”王洪玲说。

实践证明,向南方戏迷推介这一剧种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甚至要从“北京人为什么唱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和京剧有什么不同”等“基础知识”开始普及。“在北京,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大剧种,走出去才发现,很多人对这个剧种的了解少之又少,以为它只是河北的地方戏。”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罗杰表示。到了当地他才发现很多情况跟预想中并不一样,甚至南方说来就来的阴雨对演出也造成了一定困扰,另外,票怎么卖、如何提前做好宣传也成为影响演出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杭州,不少戏迷表示提前并不知晓演出消息,都是通过他人口传才赶上了最后一场。吸取宣传不足的教训,如今,在抵达下一站之前,剧团就开始张罗当地的演出宣传事宜。同时,也发动了演出地的河北商会协助,为演出提供些许便利。

“听着真过瘾,如果我小时候多接触戏曲,没准就不去学西洋歌剧了。”6月21日,在胜利剧院,生平第一次看到现场版的河北梆子,音乐老师崔腾飞兴奋不已,在他看来,即便是在电视上,大部分年轻人看到戏曲频道也会忽略而过,但这不是说明戏曲没魅力,而是人们没能静下心来欣赏这门艺术。“很遗憾,这么好的剧目,剧院里的观众却大多是老人。”在南京,演出结束后,不少越剧戏迷走到后台与演员合影留念,对着大刀、长矛等道具和武戏服装问长问短。“我们这次就是来播种的,大家都不知道你是谁,怎么可能花钱买票看演出。”王洪玲说,“如何让好戏叫好又叫座,是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艺术总监王英会看来,新戏老戏并重,对演员的演出水平和剧目质量是一次检验。时下,不少院团都在创排新戏,可耗资巨大的新戏排出来后真正立在舞台上的却是少数。2014年初,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将《北国佳人》搬上舞台,并参加了各类展演、巡演、专场演出、商演等大型活动,到目前为止已演出60余场,成为不少单位点名购买的戏。《大刀王怀女》的主演张华还是一位青年演员,如今已能够独挑大梁将这出濒临失传的武戏完整演绎出来,实属不易。

“再到杭州一定要到我们学校演一场。”在浙江音乐学院任教的越剧名家陈晓红向王洪玲发出邀请。唱了半生越剧,第一次看到河北梆子的陈晓红被它的高亢激昂深深折服,并对演员的身段、唱腔和气息运用大加赞赏,“你们不是某个人棒,是整个团都棒,演唱、乐队、道具等各个环节配合默契。期待明年在杭州的戏曲舞台上,河北梆子和越剧能够来一场南北文化的对话,一定非常有意义。”(记者 李雪)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