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张向琳)成凤英,一个驰骋于生旦两行的北路梆子演员。学戏之初她学旦角,后转学小生,1997年她凭借传统戏《八大锤》等剧的小生形象摘得梅花奖,2007年在现代戏《黄河管子声》中饰演女主角夺得文华奖。旦而生,生而旦。她成为能生能旦、能文能武的全才表演艺术家。两次华丽转身,成凤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著名戏剧评论家郭汉城先生称赞她为“塞北明珠”。16日下午,成凤英向记者讲述了她戏曲生涯中两次转身背后的艰难历程。
首次转身——苦学小生摘梅花
成凤英是山西忻州人,出身于戏曲世家,母亲唱青衣,父亲是乐队的鼓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从小便喜欢戏曲。成凤英11岁时,山西省戏曲学校招生,父母对从事戏曲事业的艰辛深有体会,不愿让她入行。小小年纪的成凤英坚持要学,最终逼得父母妥协,1974年,成凤英开始学习家乡戏——北路梆子。
在学校的前两年,成凤英学旦角,但学校男孩子少,她听从老师安排,同时学小生。1979年毕业后,成凤英被分配到忻州地区北路梆子剧院,剧团唱小生的演员紧缺,团长便让她专工小生。女孩的天性使然,成凤英喜欢旦角的漂亮衣服、头饰,尽管百般不情愿,她还是放弃旦角,从此专工文武小生。
文武小生对演员的文戏、武戏要求都很高,难度较大。尤其是武戏,对于女演员的挑战可想而知。刚开始很多人对成凤英表示怀疑,她能吃得了这个苦吗?偏偏成凤英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学习小生唱腔的同时苦练武戏。成凤英练习耍双枪时多次受伤,有一次直接把头砸了个大包;练跪步,膝盖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每天吊腿一个小时,吊到腿失去知觉站不住……
成凤英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塑造了多个经典小生形象,《八大锤》中阳刚味十足的陆文龙,《小宴》中凶横骄狂的吕布,《梨花情》里飘逸潇洒的孟天云,无一不深入人心。她扮相俊美,表演潇洒大方,在小生行里独领风骚,成为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佼佼者。
1997年,成凤英凭借北路梆子《八大锤》《画龙点睛》《哭坟》三部剧摘得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知获奖后她泣不成声。“我流泪不是因为激动,而是想到以前的艰辛,作为女人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回忆过往,成凤英的眼圈又红了。
二次转身——成功“还我女儿身”
荣誉加身后,成凤英的内心始终有个结,那就是“还我女儿身”。成凤英渴望回归旦角,实现再次转身,而现代戏《黄河管子声》就是她转身的代表作,她扮演的女主角大花眼勤劳善良、柔媚多情,泼辣恣肆,和她之前扮演的形象相比,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2005年10月,成凤英接到《黄河管子声》剧本。早已习惯了字字英气勃勃、声声斩钉截铁的小生,再作一回地道的女儿态,这对成凤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演这部剧对我来说像是十月怀胎,从孕育到出生,我都非常用心。”
当时成凤英的体重是130斤,原来演小生需要这种体型,她已经保持多年。但新剧里她饰演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她开始减肥。成凤英通过节食,加上辛苦排练,迅速瘦了20多斤,以至于姐姐都认不出她了。
成凤英先前以演古装戏为主,而《黄河管子声》是部现代戏。古装戏多是程式化的表演,现代戏的表演则更为生活化,刚排练时,成凤英的表演僵硬,完全进不了状态。
这还不是最难的,从生到旦,成凤英最过不了的是“性别”这道坎。剧中的大花眼柔媚多情,有一些她冲着男主角二柱撒娇、锤打、拥抱的动作,一开始成凤英根本就做不来,她的眼神、姿态很难到位,甚至排斥大花眼这个人物。在导演的指导下,成凤英反复琢磨,逐渐找到了感觉。
舞台上那个顾盼流连、绰约多情、热情如火的大花眼,一次次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好多观众惊讶地说,‘这哪是之前的成凤英啊,太有女人味了’,听到观众这么说,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讲到这里,成凤英有些得意。
成凤英变了,她重新找回了“女性”的柔媚,也把自己带到另一座高峰——2007年,她凭借《黄河管子声》获得文华奖。这也是北路梆子这个剧种第一次获得文华奖。
多重身份——传承发展北路梆子
除去演员身份外,成凤英还是山西省忻州市北路梆子一团的团长,从1998年当团长至今有近20年时间了。“作为一个演员把自己管好就行,但是作为团长我要对全团负责,对北路梆子这个剧种负责。”
“看罢南梆看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北路梆子曾被郭沫若盛赞,但近些年来同其他剧种一样逐渐衰落,作为团长的成凤英不断思索,如何将这个剧种真正地传承发展下去。
后继乏人是戏曲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凤英任团长后,鼓励团里的青年演员多演出锻炼。“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搭平台,哪怕是我们这些老演员给他们做配角。”成凤英说。
北路梆子原本以“三大门”青衣、须生、花脸为主,与南方的剧种相比在“三小门”上是弱项。成凤英借鉴南方剧种,带领剧团创排了一批以老旦、彩旦甚至丑角儿为主的戏,丰富了北路梆子。“把各个门类和行当都调动起来,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角色,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带演员,成凤英很有一套。
“一个剧种不仅要传承,还要发展。老演老戏,老戏老演是不行的。”成凤英认为,要想让老剧种充满生命力,继承传统戏的同时要注重发展现代戏,要多排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现代戏。
自当团长以来,她带领剧团排了《日月谣》《山女》《黄河管子声》《情悟五台山》《我的挠羊汉》等多部现代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像《黄河管子声》演的就是我们家乡的事,演的最底层的小人物,通过小角色体现大义大爱,这样老百姓就爱看。”
2008年,北路梆子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凤英被列为传承人,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的个人成就不能代表北路梆子剧种的发展。北路梆子成就了我,我也要回报它,全力以赴将它传承发展好。”成凤英坚定地说。
成凤英在《黄河管子声》中的剧照,她饰演女主角大花眼。(资料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