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同台演出《井边会》,姚璇秋饰李三娘,陈瑜饰刘咬脐。

民权路潮剧院宿舍,这个地方我来过多次了。虽然来的时节不尽相同,但一踏入大院,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熟悉是因为大院经年不变,然后你总可以放心地找到你想见的人,老地方,老朋友。

这次来的时候,是炎炎夏日的午后。约定的时间,陈瑜老师在家候着了。陈瑜老师好像没准备好要接受采访,这种事情好像太“正式”了。

慢慢地,还是聊开了。陈瑜老师粗略的人生轨迹渐渐显现。

陈瑜老师不是个太有想法的人。小学毕业的时候,班主任曾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对她说,她应该走文艺这条路,老师知道,这个学生有把好嗓子。毕业后,以手工谋生的同时,陈瑜还参加了乡里的乐社,那是她潮剧启蒙的地方;不只如此,她还在那里碰到一个重要的人,她后来的丈夫姚国烈,而姚国烈有个妹妹,叫姚璇秋。

陈瑜走上了潮剧之路就顺理成章了。1957年,陈瑜参加汕头专区第三期戏曲演员学习班,她最早学的是青衣,学了一年,1958年她分配去三团,待没几个月,陈瑜已经很适应这些地方了,但此时她被调往二团,心里正因为离别而戚戚呢,想不到,人一挪,连她的行当也要挪,团里因为配戏的需要,要培养陈瑜学小生。在这个时间,她排演了长连戏《李三娘》,做里头的娃娃生刘咬脐。1959年她重回汕头戏曲学校进修,改小生行。同年调潮剧院二团,后转青年剧团。后来就文革了,潮剧院解散了,她被安排去食品进出口公司。

到这个时候,你不难发现,陈瑜的艺术好像还没上轨,她没什么重要的角色,而那时候,她多少同寅姐妹已经姹紫嫣红了。

文革后期,戏校复办,来找她去教唱念。她答应了。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物资还很贫乏,食品进出口公司是个让人眼馋的好岗位。当时有不少潮剧演员转业了就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队伍中来,其中有不少名演员。但不知名的陈瑜归队了,她觉得教潮剧挺好的。

5年后,1979年,春天来了,潮剧界注入生机,一团要出国了,准备的剧目里头有《井边会》、《回书》,想到了陈瑜。陈瑜41岁了,演娃娃生刘咬脐。没想到接下来两年还继续有出国演出任务,就重新回到舞台,从此调一团,一直待了下来。就有了陈三、徐元宰、王金龙等角色。

陈瑜的角色不多,数下来没几个。演得最多的是刘咬脐,这也是她最被认可的角色。

有的演员,从入行之初就学老生老旦,10多岁做到退休,越做越有感觉。而陈瑜,从20岁开始做娃娃生做到退休之后,国外的戏迷仍爱看她做刘咬脐,我就纳闷了,那样有劲吗?

这个问题显然把陈瑜老师问住了,她好像没想过这个问题。她没太多的想法,她只知道上台了她就是16岁的小虎将刘咬脐,她说上台没有压力,,她有一把好嗓子,这把嗓子从来不误事,另外,她已经做足了准备。

陈瑜的刘咬脐很成功,潮剧娃娃生里头,她之前之后没找到可以与她比肩的。但我仍不能肯定刘咬脐是很合适她的一个角色,或许她为了这个差异特别大的角色吃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苦;但无疑,这些角色让人见识到陈瑜的潜能。

陈瑜演的行当是娃娃生和小生,这让她吃的苦要比别人多,娃娃生动作要求多,武工就少不了;而小生唱工要好,陈瑜得既能文又能武。她做到了。

寻访这些老前辈,一直在寻求一种东西,在垂暮之年,他们对人生的态度。陈瑜老师就俩字:简单。取舍之间,没有过多的得失感,所以也不犹疑,所以也少了些烦恼。
(2010年9月6日《汕头特区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