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腔上,到现在好像还没有看到有给吴玲儿做过定位。作为姚璇秋的嫡传弟子,也是80年代的五朵金花,窃以为,吴玲儿的唱腔并非完美,但其唱腔的确自成一格。
不是说唱腔自成一格就值得一书,自成一格,这个格是好格还是坏格,区别大着。有的演员,特点倒是明显,就是不好听,不入耳,这种特点,不入流,不值一提。吴玲儿的格,是好格,是具有流派根基的格。吴玲儿的唱腔,并非完美,尤其在现场演出,在高音处,有时甚至会出现破音。但是,作为姚璇秋的嫡传弟子,她秉承了老师唱腔上的大气,又不象京剧流派继承的那种分毫不差,而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她的唱腔,用气深沉,出声浑厚,吐字清晰,大气大幅,象用厚墨的国画,挥斥方遒,荡气回肠,极具大家风范。
吴玲儿成名极早,方出道,不足20芳龄,就以《荔镜记》一炮而红。其时的唱腔,青春逼人,但火候拿捏尚嫌不足;唱声靓丽清脆,但本色的东西为主。无奈这种经典的剧目,的确很磨练人,加上吴玲儿自己的悟性,随后不久,无论是折子戏《偷诗》还是大戏《王熙凤》,她已经开始能够结合自己声音特点,演绎适合自己的唱声,那种大方、大气、大幅的唱声特点已经非常明显。到了《柳玉娘》,虽然这不是吴玲儿最有代表性的剧目,但她的唱声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成熟。一句“新月如钩”,深沉,大气,酣畅淋漓,听觉上非常非常的舒服,大家风范,当之无愧。其时吴玲儿的唱腔,特点鲜明,好听受用,不同于老师辈的璇秋泽华,与同辈的少瑜小霞比也属另辟路径,尤其那种大气,为同辈演员所少见。
吴玲儿离开舞台太早了,79年到剧院,从资料显示,大概是94年离开舞台,大约是15年的舞台生涯,剧目是演了不少,也有《荔镜记》《柴房会》《王熙凤》等代表作。但是,舞台生涯太短了,离开舞台时的年龄也太浅了,没有足够的剧目积累,没有时间来固定自己的风格,没有资历来带学生。本来,作为姚璇秋的第一代弟子,本身就有极好的基础;自己自身条件无论是形象声音悟性又极佳,本来非常有希望形成自己的唱腔流派,甚至成为新一代潮剧的代表人物。可惜了,真正可惜了。
现今舞台上活跃在一线的这批演员,从表演基工上,比吴玲儿当年是丰富多了,胜了一筹,但是那种压大场压大轴的气质和风范,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的确逊色不少。这种舞台上的气场,除了学之有方,不排除是天赋,是天生的条件,非后天能弥补。和吴玲儿也多次谈过回归舞台的问题,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况且时至今日再回归,也已界知天命,太晚了。因而,大家风范的吴玲儿,注定成为了一个记忆,幸好为数不多的音像还能让我们领略她的风采,幸好!《汕头都市报》
吴玲儿在《荔镜记》中饰黄五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