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得遂我愿参加了潮剧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有幸与各位潮剧老艺人接触、交谈,访谈的过程中,我除了收获课题所需要的信息之外,更是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而这笔精神食粮将伴随我终生。下文是采访林淳钧和谢素贞二位老师之后所写的采访日记。
想起上一次拜访林淳均和谢素贞二位老师是在去年寒假的时候了,那时候是师姐和另外三位同学一同去的。一个上午,四人分成两组,分别访谈了二老。当时林淳均老师已经很是耳背,交流存在着一些困难,而作为潮剧资料的研究者,他将所知已写在自己的作品中,并把《潮剧志》等书赠予我们,嘱我们细读研究。鉴于此,我决定这次便只访谢素贞老师了。
说来时间过得飞快,距离上次访谈已经一年多过去了。但是说好的再访却遥遥无期,期间经历了一些曲折。自从第一次访谈过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再约不到谢老了,师姐约过几次,我也约过几次。每次,接电话的人都是林淳均老师。扯着比平时大得多的嗓门与老人家对话,心里却想着:这个不速的电话是否影响到了他老人家写作的思路,老人是否因一份清静被扰而厌烦?电话里头,林淳均老师常说的话就是:“她在揭阳辅导学生。” 于是 ,再访自然搁置下来。这些都是前事了。
这一次能够约上谢素贞老师,的确感到意外和欣喜!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打通电话的,意外的是,这次接电话的人是谢素贞老师,欣喜!起初素贞老师说是挺忙的,我们在电话里又交流了一会,或许是老师感受到了我的诚意,于是答应这几天过去坐坐。于是约好了这个周六去!
然而,与约定再访的困难相比,这一次的访谈却是顺利的,而且是令人喜悦的!如果你是我,你才能体会我在结束访谈后走出门口,走下楼梯时候的那一份雀跃心情!但是,你很容易想到,这份雀跃的心情是二老所给予的!其实,很多次访谈的过后都能有这样类似的心情,或喜悦或感慨或反思,或强或弱。只因为我总能在访谈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那些和谐、平等和真诚,感受到作为一个倾听者的乐趣。还有,从受访者中所获取的那些精神、那些正能量,而这些,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再次走到了熟悉的潮剧院宿舍,走上楼梯,敲开了多次经过却未曾开启过的门,开门的正是谢老师,老人家和颜悦色、笑脸相迎的!在正式访谈之前,我们交谈了好一会。谢素贞老师询问了我和师妹的地址、专业、年龄等等。她也告诉了我们,她在寒暑假被请去揭阳炮台辅导小梅花艺术团的学生们这件事,这也是我们之所以一约再约而约不成的原因了。说起这些学生,她如数家珍、津津乐道,黄晓佳等四位同学上了上海戏曲学校,属于本科生的!谢紫瑜现在是小梅花的团长,年轻有为!有一个7岁的小孩就送去读戏,小孩子灵性好呢!说着她老人家脸上绽开了花。是呀,她们正是潮剧未来的希望!谢素贞老师也讲到了林淳均老师这段时间正在和吴国钦教授合作一部《潮剧史》。这将是潮剧上的一件大事!
这一次的访谈是对上一次访谈的补充,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对于问到的一些事情,诸如演出时观众的反映等,谢素贞老师说她也不知道,不晓得怎么谈,或许是专于表演,戏开演前早已进入角色了吧!由于其他老师都讲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追问了。在谈话中感觉谢老的状态是极佳的,耳聪目明精神爽!她又说了,以前潮剧进京演出时,有些老艺人吃不惯那里的东西,但她吃什么都吃得下、什么都觉得好吃,现在也觉得什么都好吃。这样挺好,能吃是福,简单是福!这一次访谈,应该说没有访其他人的时候正式,也不是特别的成功,素贞老师没能像姚璇秋老师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述。但却多了一些轻松自由的交流。
将近十一点的时候,门响了,谢素贞老师去开了门,我看到了一个衣着显旧、头发灰白的老人走了进来,与一般的老人无二。这便是林淳均老师。只是,他那双眼袋很重、眼圈显黑的眼睛让人将他从一般的老人中区别开来,这是一个兢兢业业埋头于潮剧资料整理、研究,为潮剧倾其一生、对潮剧做出贡献,而今又在写几十万字《潮剧史》的让人钦敬的长者!
过了一会,林淳均老师在里屋端出来了四杯茶,请我们一同喝下。接着,他坐了下来。于是,我把“金色十年的辉煌成就有哪些促成因素”这个问题一同问向二老。素贞老师拉大声音向淳均老师复述了我的话,她说这个问题得他才会谈。于是,林淳均老师向我们分析起来。接下来林淳均老师也跟我们讲起了他正在写的《潮剧史》。林老在谈话的时候,你能发现素贞老师不时呵呵地笑着。我想这是对丈夫的骄傲和支持!而素贞老师和淳均老师交谈时的那种相惜、相敬、融洽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对潮剧伉俪——沈湘渠和黄瑞英二老,甚至也想到未曾见过二老在一起的姚璇秋老师和她远在广州的丈夫。上次姚璇秋老师说了,要他丈夫在想她的时候就看他的碟片,他的先生真的就这样做了!我想,正是这种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才让他们在事业上走得更好,人情味也更加浓厚!
这次的交流真的离题有点远了,林淳均老师问到了我们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采访过了哪些潮剧老艺人,更像是交流。
访谈结束,林淳均老师赠予我们他的《岁月如歌》和《潮剧百戏图》二本著作。得到赠书,这当是每次访谈最窃窃自喜的收获了!
道别的时候二老送我们到门口,询问我们搭车的方式,嘱咐我们要把包揣好,防小偷。素贞老师在前,淳均老师在后,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谢老师跟苏越师妹握了握手,理所当然的,谢老师接下来也跟我握了手。回想当年,谢素贞老师有幸跟毛主席握过了三次手,她回忆,主席的手掌又宽厚又温暖,她的手被主席的手握住,还没有主席的掌心大。而这次,我也有幸跟谢老握了握手,这时的我还沉浸在从林淳均老师那里得来论文写作的新思路的欣喜中没有回过头来,只是知道在握手的瞬间,心里有一股暖流流过,而我没有仔细去端详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但我想,这必定是一双在舞台上表演、在舞台下练功时握过刀枪、翻过跟斗,或许受过伤痛的经年累月勤学苦练的手,这也是一双在小时便带过孩子、在“四清”时下田劳改、在戏校指导学生动作、在家里下厨扫地的手,所以,这必定是一双布满皱纹而历经沧桑的手。而这张手的主人,谢素贞老师,我在她脸上的笑容、在她平实的话语中看不到一丝抱怨。
本欲随手将门关上,二位老师打开了门,站在门口挥手目送着我们走下了狭窄的楼梯。心里的喜悦像刚刚喝下的工夫茶在口里留有余香一样,伴随在一路上。
2013年3月9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