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四届国际潮剧节期间,深圳有媒体采访潮剧名旦姚璇秋,在回顾建国后潮剧发展的历程时,特别提到了1957年广东潮剧团在北京演出时候,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田汉为潮剧赋诗的事,这首诗发表在1957年6月1日《人民日报》上面:

争说多情黄五娘,璇秋乌水各芬芳。湖边细柳迎玉佩,江上名桥走凤凰。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难忘花落波清夜,荡气回肠听扫窗。

诗中,“法曲久曾传海国”一句,媒体记者有点费解,在查询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不同的报刊书籍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写做“清曲”,一个写做“法曲”。两个版本孰是孰非,作为外地媒体记者难以定夺,他在向姚璇秋求证的时候,时隔多年,姚璇秋已经难以记起。因为之前帮姚璇秋整理过一批资料,所以姚璇秋让他打电话咨询了我。

田汉先生的这首诗对于每一个喜欢潮剧的票友来说,其实并不费解,但是如果是不了解潮剧发展情况的外地人,则还真的不算好懂。作为普通的读者,从字面来理解,“清曲”比“法曲”更好理解,“清曲“的意思是“清歌一曲”,“法曲“则有点费解。笔者从广东潮剧院林淳钧先生在1993年出版的《潮剧闻见录》(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之中,查到了这件事的记载,书中的记载是“法曲”。

让我们来看一下田汉先生所写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多情黄五娘与痴情陈三相恋,他们冲出樊栏,同奔泉州的故事,在潮州、福建等地广为流传。这个故事经过戏剧的演绎流传很广,其中福建梨园戏的苏乌水与广东潮剧的姚璇秋演绎黄五娘这个角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那剧中的黄五娘当年从潮州西湖边走过,风吹柳拂之中,身上玉佩叮当晃动,她与陈三一起走过韩江那座建于宋代的湘子桥,犹如彩凤般飞出樊笼。这个故事搬上舞台,谱上乐曲,曾经在海外唱响,现在随着潮剧上京演出,潮音更是唱响了京城。难以忘记在月光如清波的花落之夜,那一曲《扫窗会》真是听得人荡气回肠。

这是我对这首诗歌的诗歌大概意译。“法曲”在诗中是指潮剧,而非“清歌一曲”的意思。在词典之中,“清曲”除了“清歌一曲”之外,也是陕西省一种古老的以坐唱为主的民间曲艺形式,这两种解释与潮剧没有关系。而回过头来看,“法曲”则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曲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后称作法乐,其乐器有铙钹、钟、磬、洞箫、琵琶。潮剧的伴奏音乐是潮州音乐,潮州音乐俗称为“三弦琵琶筝“,这些乐器与法乐接近,此外,潮州音乐还保留了古代宫廷音乐风韵,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所以田汉先生的诗歌之中,用“法曲”是指代保留了唐宋音韵的潮剧。“清曲”与“法曲”的混淆,应该以“法曲”为准。

为何会有法曲与清曲之混淆呢?笔者找到了当年田汉先生所写的诗,发现田汉的作品之中,“法”与“清”有点形似,是故有人误解为“清曲”,然后以讹传讹,最后出现了错误版本,必须纠正。

(田汉先生为潮剧赋诗的亲笔手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