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范泽华,潮剧戏迷犹不能忘怀她当年在舞台上的动人丰采。她所主演的潮剧《刘明珠》已是经典性的作品。范泽华几乎成了刘明珠的化身。
人们又如何能忘记这位忠肝义胆,为父伸冤,惩治奸臣的奇女子。可以说,当年的范泽华是倾尽了情,尽心地演绎了刘明珠这个角色的,是演活了她,才使这一艺术形象深植于海内外戏迷之心,也使范泽华的艺术得到人们的肯定。如当年老舍先生观罢范泽华主演的《芦林会》后,便欣然赋诗:“一曲《芦林会》,声声断我肠。千人屏息坐,争夸范泽华。”
学艺不忘恩师情
范泽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两点:其一是恩师的教导有方;其二是自己的勤学苦练。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但范泽华格外感恩,似乎更加强调恩师的教导有方。她说,艺术生涯中,她深感幸运的,就是能够碰到众多的高水平、负责任的老师。她念叨着教导过自己的老师,有杨广泉、黄秋葵、黄玉斗、郑仁正、卢吟词、马飞等,都是卓有成就的前辈艺术家,正是他们的悉心栽培,才造就了范泽华这一潮剧艺术奇葩。
她十分动情地回忆说,在艺术之路上,有三位老艺术家对我的影响至深,就是黄秋葵,他是我戏剧的启蒙老师,还有卢吟词和马飞先生,他们不但教我学艺,更是教我做人。至今我还紧记着卢先生的教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不但成了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常常教育学生的话。
她犹牢记着当年卢吟词先生教她练“眼神”的情景。她说,卢先生拿着一根筷子,兜着圈子,眼珠紧跟着转。这是卢先生的绝招。范泽华就是按照卢先生的示范,对着镜子练的,常常练得忘了吃饭,也不知练了多少次。辛苦的练习终于换来了她在台上的炯炯有神的眼睛,或喜或悲,或嗔或怨,一双眼睛如活,十分迷人。这光采照人的眼神,也使她所表演的角色格外动人。
还有唱腔,她记得,当年黄秋葵先生对她说:“要正确运气,打开共鸣区,从丹田到喉部再到上腔……”并做示范:“呼——要慢慢地呼,要均匀。”“吸——自己摸着腹部,饱饱的,充满着气。”多年过去了,范泽华还能做得合乎规范,可见,她当年所下的苦功夫。
还有“咬字”,范泽华说,老师要求吐音要清晰,要有感情,即是“入戏”。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她为此熬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她说并不后悔,至今仍然感恩着诸位老师对她的严格要求。
一曲“明珠”牵人魂
范泽华演的刘明珠,可以说是演活了,由此,她成了潮剧舞台上堪与姚璇秋比肩的艺术家。
在《刘明珠》中,范泽华能够深刻领会角色,入得了戏,她既演出了刘明珠的柔情万千,也演出她的忠肝义胆。戏的开始即是高潮,父亲含冤而死,把刘明珠推到了绝地,此时对演员的表演就充满了挑战,大悲惨的场景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如此激烈的情绪,稍有不慎时,就会演砸了,而万一失去分寸,也就不是剧中的将门之后刘明珠了。可是,表演时范泽华却如行云流水,拿捏得非常准确。真是够难为她了,那时她可还是一个很年青的演员呢!
笔者以为,其中最难的,却是那段“活五调”的唱词,真的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把“活五调”的特色、味道都完美地展现出来,融声、字、情于一体,唱腔中刚柔并济,活画出人物当时的心里活动。父亲遇害,悲难自已,可是,她却勇敢地承担起父亲未竟之业,决心上京鸣冤除奸,呈现了巾帼豪英的气概。即使是哭诉,却也不是悲悲啼啼,而是慷慨激昂,悲壮豪宕,“痛彻孺怀,泪洒尘埃,荻白草黄枫染血……”如此悲哀,却让人觉得字字带泪,句句有血,无不为之怆然。可是,悲哀压不倒她,于是她激昂地唱道:“这大仇何日报,问天眼何时开……”已是由悲而恨,由哀而愤,由怨而怒,声声句句断人肝肠,却也表现了刘明珠力图伸冤的刚烈情怀。而那句:“哎,爹爹,你魂兮归来!”则更是达到情感与唱词高度融合的完美,声情并茂,人物的境界,因此得到升华。
类似的声情并茂的唱,神采斐扬的做,以及丝丝入扣,格外传神的表演,则随处可见,令人深感精采纷呈,目不暇接。难怪,多年过去,此戏仍大受欢迎。其唱词亦余音袅袅,让人百听不厌。
入得戏来情意绵
其实,范泽华出色的表演远不止一部《刘明珠》。在她的舞台生涯中,她出色地演活了多个不同的角色。
她的戏路很广。虽是主攻乌衫,可是也演过不少其他类型的旦角,如闺门旦、小旦、花旦,老旦等等,不管是什么角色,她演来都神似。她说,每演一个人物,重要的是揣摩角色性格,认真解读,然后才能演得好。称赞她表演的人说,范泽华的表演,总是恰到好处。说得好啊!就是这个把握,才真的考验演员的本事。要花多少的苦练,才能做到不夸张,不欠缺,增一分则腴,减一分则瘦,人物到位呢。
范泽华还反串过小生,扮相儒雅、风流。当年为了演好小生,她到过上海戏曲学校和北京昆剧院学习。她对我说,别小看了小生,那时对她而言,完全是陌生的,台步、水袖、扇功、眼神、念唱,等等,虽有共通之处,却也有更多的不同,就需要她加倍的努力了。她说,一个简单的台步就有五个步骤,即提、抬、送、收、跨,马虎不得的。她说,这也丰富了她的艺术人生,使她后来从事戏曲教学工作能够得心应手。
甘为人梯育新人
范泽华退出舞台之后,却并没有离开所深爱的潮剧。她到戏校从事培养新人的工作。
从热闹的台前到寂寞的台后,这不只是角色的转换而已,更是一种心绪的调整,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啊!
范泽华很快地使自己回归到一个平常人的角色,多年来默默地教导学生。她把自己从前辈艺人那儿学到的为人为艺的品德,结合自己的丰富的艺术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她说,自己最开心的,就是观看学生们的表演。看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她会情不自禁地笑了。
那些年,她究竟培养多少演员?该是桃李满潮汕吧。有不少如今还是舞台上的担纲表演者,她因此而深感欣慰。
范泽华老了,可是热情不减,依然是市政协岭海丝竹社的艺术顾问,依然以培育新人为己任,无怨无悔。祝愿她艺术生命长青!
范泽华在潮剧《刘明珠》中饰刘明珠 陈玉盛 翻拍
范泽华在潮剧《香罗帕》中饰欧阳子秀 陈玉盛 翻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