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饶宗颐,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师级人物,在华夏如苍天大树高耸入云。他的胞弟饶宗轼却是潮剧界的长青树不老松,虽不能与大师并肩齐膀,但也根繁叶茂,郁郁苍苍。

饶宗轼老师在饶家五昆仲中排行第二,现年八十有六,比大兄饶宗颐小四岁。他自幼受益于家庭的丰富藏书,与大兄朝夕沉浸于家中的藏书楼--啸天楼之中博览群书,汲取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他自幼对音乐情有独钟,父母知其有音乐天赋,为其添置乐器聘请当地名师到家中授课讲学。经诸多名师的教导下,他能识“简谱”、“工尺谱”、“二四谱”,拉、奏、弹、拨诸般乐器相当精通。又另跟随张建候、蔡梦香、戴贞素等名师习经史子集及诗词,奠定其日后深厚的国文基础。

1946年其大兄饶宗颐任《潮州志》总篡,知其对各门音乐有所研究,故邀他到《潮州志》中的〈音乐志〉任编修。饶宗轼老师专心研究,他从《书经》伶伦的三分损益律开始,以至二十四史的律历志,历朝乐志等大量资料,结合现代潮乐对照研究、论断、探源、求证潮州音乐的演变过程,自47年到49年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潮州音乐志》草稿。其音乐论文《子母声与调弦法关系》也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

中国著名音乐家刘森先生这样评价饶宗轼老师:“潮州有谁懂得中国古典音乐的‘黄钟’、‘大吕’历代乐律的演变过程,惟有饶宗轼先生一人,饶老能博古通今,潜心研究潮乐,卓有成效,是潮州音乐大师级人物。”

饶老编、作、导、奏件件皆能。他曾受留隍国乐社之聘任头弦,在汉剧团任司鼓,跟江钟先生学昆曲,陈松先生传授潮州大锣鼓,吴景楠先生授法曲(即佛乐),老君堂主持教其道调(道教音乐),并做过“金刚上师”。1949年解放后他随扬风汉剧团到各地演出,任司鼓、编剧、作曲。54年到玉梨潮剧团教授简谱,后任编剧及作曲。他的种种经历,使他对潮州各类音乐的源流演变,以至各种变奏法、旋律均更有研究。与外地剧种的交流、接触,使他对潮乐的研究更得心应手。63年以后他先后受聘于正天香潮剧团、潮州市潮剧团,任编剧、作曲,先后创作出大量剧目。65年后又在不少专业、业余剧团担任导演。文革后从广东潮剧院被借到潮州剧团艺员培训班当老师,专工唱功,直至退休。

饶老在潮剧界中颇有建树,享有盛知名。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创作改编了40多个剧本,其中《蓝继子》、《益春》、《忠烈千秋》、《八仙闹海》、《三打白骨精》等剧目成为广东潮剧院及潮州市潮剧团的保留节目,经演不衰。其中将潮州八景巧妙嵌入唱词的“效那金山古松志益坚”唱段,使人深感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底蕴的深厚。经他作曲的剧目也有40多个,其中 《金花牧羊》、《金枝玉叶》等哙炙人口的曲子百听不厌,听了使人流涟忘返。《拉郎配》中的“逃出樊笼消此灾”等唱段被不少名角选入个人精选收藏版,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饶老于1989年创作的潮剧古装剧《益春》经潮州市潮剧团排练,参加省的文艺汇演,获广东省戏剧创作剧本一等奖的嘉奖。1997年为广东省水利厅创作的潮州大锣鼓《水利之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水利部文艺汇演,荣获音乐创作二等奖。单他一个人就在剧本创作和作曲二个领域为潮剧争得荣誉,受到上级领导和潮剧界众同仁的赞誉。

潮剧是一项综合艺术,每门专业艺术之间既有联系又不相同,要在其中一门专业中取得成就难度就很大,有的人奋斗一生也难遂其愿。但像饶宗轼老师既能编剧又能作曲,并都获得省级以上嘉奖的虽不是绝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在当代 潮剧界中还没有第二人。

饶宗轼老师人生曲折坎坷,虽出身富家书香门第,但少年失怙,除与兄长共同担负着维持家庭的经济重担外,还为继承其父修篡《潮州志》的遗愿而努力,终为《潮州志》的出版作出了贡献。潮州解放时饶老年轻力壮,正是舒展才能的大好时机,却因“出身不好”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五十年代被定为“右派分子”,“文革”期间被划为“黑五类分子”,挨批斗,挑粪便,进牛棚,下干校,全家下放到农村进行“改造”,饱受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到非人的凌辱和对待。创造了剧本,谱写了曲,就是不能写上自己的姓名,不少剧目流传得家喻户晓,但好多人都不知原来编剧、作曲者就是他。面对着苦难与折磨,饶老泰然处之,不低头不屈服不为强权而折腰,为寻觅潮剧的真谛而不倦地追求。在名利面前饶老澹泊人生,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所谓无遗憾,日有三餐夜有一宿,有潮剧相伴即足矣。几年前有二个剧团几乎同时来商讨购买《蓝继子》的演出权,在双方为此相争不下时,饶老却以“只要对潮剧的发展有利,双方都可以拿去演出,本人不计报酬。”在饶老宽敞胸怀的感召下,他们友好协商达成协议,使这一优秀剧目得到发扬光大。

饶宗轼老师对潮乐颇多研究,对潮乐的探源和各种调式都有独到的见解,尢其是对“二四谱”的研究,认为它是潮乐独有的,是潮剧探源的引路师,深怕这地方民族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而流失。对在文革期间流失殆尽他的数十年积累研究的潮剧潮乐文稿和资料痛心不已,为保护和继承潮剧潮乐这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老人不顾高龄,已编著《潮州弦诗正韵》准备出版,又在编写《潮州音乐论述》也将完成。

凭着对潮剧的喜爱和在潮剧界的影响,饶宗轼老师退休后上门求教的络绎不绝。为使潮剧这一艺术奇葩后继有人,培肓新秀扶掖后人,饶老总是不辞辛劳地为众多上门求教的专业或业余的潮剧爱好者无偿地传授艺术知识,经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级比赛都获得好成绩。特别是对聚集在市区西湖内的一群潮剧业余爱好者,老人家更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精心指导提高水平,那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为推广和普及潮剧艺术而不遗余力。

一个年近九旬的老者,凭着对潮剧的痴爱和执着,孜孜不倦地追求潮剧的真谛。愿这棵潮剧界的不老松永葆青春,健康长寿,永不凋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