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若水共清风—记汕头市“非遗”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叶清发

舞台上,他是潇洒倜傥的小生;舞台下,经历岁月洗礼的他,有着如水般的襟怀。他便是汕头市“非遗”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叶清发。

今年已76岁高龄的叶清发,13岁卖身戏班,是解放前最后的一批童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叶清发便因成功饰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以及电影《告亲夫》的盖良才等角色,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小生。人是红起来了,但他不忘“本”。亲历童伶时代的他,有着一股正气。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童伶组组长的叶清发,曾上书给当时潮汕文联负责人的林山同志。后来,他又以反映童伶的遭遇为主线,写成了《黎明前的潮剧》一文,字里行间的真实,感动了很多人。

经历岁月沧桑的叶清发,不计个人得失。文革期间,他转业到文化部门工作,有了安稳和体面的工作,心想从此将告别到处奔波演出的生活了。可十年动乱过后,潮剧院恢复建制,当时的男小生人才相当匮乏。时任潮剧院副院长的郑文风同志求贤若渴,徒步半个汕头的路程,登门请他重新归队,冥冥中的那份割不断的潮剧情结,使叶清发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潮剧队伍中来,重新开始随团“奔波”的日子。

重新归队的叶清发,考虑到年龄等原因,开始逐渐转入导演工作,将演出的机会让给年轻人。他是受过专门的导演训练的,1965年他由潮剧院保送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导演,快结业的时候,文革爆发了,他的这张导演证书过了20年,直到1985年才拿到手。虽然没有证书,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导演才华的施展。1980年的赴港演出,他导演了《春草闯堂》并兼演剧中的薛玫庭,这出戏往后在泰山和新加坡也持续上演,获得很高的评价。1986年赴港演出,导演了《铡美》兼演剧中的陈世美。此外,叶清发还导演了《汉文皇后》、《三姑闹婚》、《梅花簪》、《包公赔情》、《偷诗》、《桂枝告状》、《双喜店》等剧目,成为新一代演员郑小霞、吴玲儿、孙小华有代表性的剧目。

潮剧需要薪火相传,为此叶清发尽自己所能去扶掖新人。1981年,一团为赴香港、泰国和新加坡演出,重排了《金花女》一剧,其中刘永由青年演员陈学希饰演。这是陈学希从广东潮剧院三团调入一团后,出国演出的首个长戏。叶清发将自己20年前饰演刘永的心得、体会和小生的表演招式,无私地传授给新秀陈学希,自己则演了刘永身边的一个随从 “中军”。2003年,潮剧院举行潮剧传统剧目传承活动。已近古稀之年的叶清发不遗余力,将半个世纪前与吴丽君主演的《大难陈三》剧目,传授给一团的青年演员吴奕敏、林燕云、戴淑刁。后来,二团的陈立君、陈慕芸、蔡丽娃,还有三团的杨晓青等演员,都向他学习这一传统剧目的表演。

为传播传统潮剧艺术,叶清发不辞辛劳,于1999年和2000年两度赴狮城,为新加坡馀娱儒乐社排演《姜通上京》、《断桥会》、《京娘送兄》、《桂枝告状》和《墙头马上》等剧目;2000年还应邀赴新加坡戏曲学院举行潮剧艺术讲座,为潮剧在海外的交流作出积极的贡献,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曾对此进行报道。

叶清发安于平淡,辛苦了一辈子的他,而今仍然居住在简朴的剧院宿舍里,平常的生活也十分俭朴。然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深深地牵动了这位老人的心。他以一个老党员的名义,自愿把平常省吃俭用的1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由组织统一捐献给灾区人民。他与许许多多老一辈潮剧人一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年初,他光荣地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在组织上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昔年他演出和导演的很多剧目,都没有留下音像资料,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演出的《陈三五娘》下集、《铡美》等等。

“人品如山同霁月,情怀若水共清风”,这是叶清发这位潮剧老艺术家的写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