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璇秋(上):潮剧的表演和唱腔有鲜明的特点

姚璇秋(1935—) 潮剧著名青衣,扮相端庄大方,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字正腔圆,是剧种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电影《陈三五娘》《苏六娘》以及《扫窗会》《辞郎洲》《江姐》《万山红》《松柏长青》《井边会》《梅亭雪》等,主要作品均成潮剧经典保留剧目,影响很大。近年应邀为青年演员传承《扫窗会》《江姐》《荔镜记》《续荔镜记》《梅亭雪》《认像》等剧目。

【我的师承】我1953年进正顺剧团后,分我演青衣行当,用《扫窗会》来教我。开声是杨其国先生,黄蜜先生教身段,陆金龙是导演,过去叫教戏先生。身段的训练大家都是一样,早晨5、6点,(黄)蜜先生就到房间门口一个一个敲门,叫大家起床。

当时有好多人,黄少妮还排在我前面,她比我先去1、2个月,还有“阿猫”,阿猫就是陈翘,是文工团下来的。起床就练功咯,大家都在一起练功跑圆场,慢步中步快步,前进后退横步,练身段练站姿。后来就拿《扫窗会》的基本动作出来练,黄蜜先生教的。黄蜜先生已经很老了,腿都不够软了,蹲也有点困难了,他就是给你指点,然后你就去练。老先生都是男的,没有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示范,都是指点后,我们来比,然后先生就来规范,当时的教学方法都是这样。

基本动作是天天练,没有断过,一直都有练。从第一天来的早晨开始,天天都是起床后就练基本功,吃早餐后就坐唱,先生口传坐唱。“曾把菱花来照”,叫“苦啊”,就从这些开始,起码要练到唱得都很熟。天天都是如此。我们没有一个一个单独练,是集体一起练的。《扫窗会》的动作,先生教后,这个就是单独练。

【从正顺到广东潮剧团】我在正顺演了一些戏。第一个戏是《扫窗会》,同时学的还有《玉堂春》,两个戏同时彩排,在汤坑。之后就学了《张羽煮海》,跨行当,是闺门旦,《扫窗会》是青衣行当,我入门是学青衣行当。青衣和闺门还是要看角色,《扫窗会》《玉堂春》这一类,从年龄经历是属青衣。青衣以前叫乌衫,其实也包含有一些老旦的东西,潮剧乌衫是穿苦项衫。《扫窗会》开始就是穿苦项,后来去广州演出,看到京剧青衣的京装很漂亮,才来改,改成《井边会》这样的服装,京装,蓝色的,还有白裙和腰带。

1956年调我去广东潮剧团的时候,我带了两个戏,《扫窗会》和《陈三五娘》。《陈三五娘》就来了我和(萧)南英,还有林大(郭石梅)卓二(吴林荣),其他的就都在别的团调,重新排练,但是排练身段动作基本还是一样。(郑)一标先生负责导演,是理论导演分析导演,总导演。他和老艺人的导演结合得好,服从戏曲基础的东西,但有选择,多余的动作去掉,重复的、不是心理所需要的动作,都不要,他就和你选择这些,主要是话剧式的导演,但非常好。

我戏曲的基础是在正顺打下的,在正顺都演了很多戏,除了上面几个戏,还有《东王李秀成》《四进士》《中秋月》,现代戏也有。《扫窗会》《认像》都是在正顺学的。到广东潮剧团,新戏新排,就产生新的东西。

【排练《扫窗会》和参加省汇演】1953年正顺剧团在汕头大同演出完,接着就到潮州、凤凰、梅县,一路上去,《扫窗会》就是一直在这条路上排的,最后是在汤坑彩排,戏改会来挑选剧目,选中了。

1953年底参加省汇演,生旦戏选了《扫窗会》,乌面戏选了《搜楼》,丑戏选了《失印》,还有洪(妙)师傅的《辩本》。演员和剧目都是从六大班挑选,不是具体哪个团哪个演员。我给选去演《扫窗会》,从怡梨选了(翁)銮金兄一起合作。进入代表团之后,就开始接触卢吟词先生,老先生在三正顺的时候也排《扫窗会》。每个剧团就是调了几个人参加代表团,有戏的人才调去。调了吟词先生、銮金兄和我,就是去排《扫窗会》,在潮阳驻点。

《扫窗会》我练了7、8个月。我在正顺学《扫窗会》的时候,是和女小生演,同调。汇演时,銮金兄无法唱同调,只能唱三孔弦,我就得从头压低,吊到声音有亮度,因为音高低时声音的亮度会不够,通过排练不断吊声音,吊到适合和銮金兄配合。这个阶段就是吟词先生排的,还有一标先生做导演。

在这个阶段也慢慢看清潮剧老的东西,整理音乐。我们排戏的时候是没有曲谱的,口授硬记的,只给你文字,连工尺谱都无,就是老师教授,一句一句记忆起来。《扫窗会》我学的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改,大体就是正顺的版,只有一标先生抓情节、情绪、人物关系、感情呼应。戏改人员来了也要服从老的曲牌啊唱腔啊,导演主要是抓人物、气氛,二度处理。

汇演结束后,大家又都散了,各人都归团。汇演十几天,演完自己的,就看别人的戏,最后开个会讨论座谈。汇演结束大家都归宫归庙,吟词先生也回去三正顺。

【潮剧青衣和闺门行当的差别】潮剧的青衣和闺门的区分还是很细的,单是台步、姿势、肩、腰、转身,就有很大的分别。青衣要大路要稳重,闺门旦是15、16岁的女孩,就要婀娜一点,腰要软。正规青衣出来就是要正,身要正,但又要美,是比较硬朗的杨柳,要稳,风吹动的时候摇摆的波浪要不一样。肩要结合脚步,不能腰直直的胸挺挺的。现在好像是越挺越好,还要穿高跟鞋,过去是没有的。肩要放松,腰要随肩,肩一僵硬,腰就僵硬,跑圆场走快,也离不开这些身段,离不开这个腰。闺门旦和花旦就不一样,花旦的台步就非常轻俏,闺门旦就比较婀娜。15、16岁比如五娘、六娘,就是闺门旦,《张羽煮海》也是闺门旦。青衣都是婚后,是少妇,闺门是少女,有这个分别。

青衣和闺门手势也有区别,基本动作一样,但是动作的幅度不一样,一个大气点,一个小气点,闺门的动作在手尾可以多一些婀娜。动作还要看台词的需要,唱腔的需要。动作的点送是喜的,悲的,都是带有心情在里面。动作是死的,动作的点送要有情绪。

闺门比青衣要活些些,青衣的规格一定要正,闺门有时候可以高一点低一点压一点。青衣动作以前讲究是不能过眉的,大概在耳朵的位置,过眉是小生的,现在有些都变成花脸动作了。

旦的十二个基本动作是一样的,闺门青衣都是。指法潮剧是姜牙指,后来和京剧学了兰花指,现在用着用着都化去了,有时姜牙有时兰花。因为兰花易学,无名指和尾指可以舒展,姜牙指要求每个手指的关节都要软,关节不软就曲不下来,比不了。以前老先生还是要求演员用姜牙指,这些是规格,按潮剧的特点,就还是用姜牙更有特点。还有拱手,现在不少用外拱手,以前的讲究也是不行的,手掌不能向观众。

潮剧讲究圆,不能生肘,不能过眉,青衣花旦这些,包括彩旦,都不能过眉。老生才能高点,花脸可以再高,现在都没有分别,越高越好,越开越好。开分手这些还不能过胸,过胸就小气死,不好看。观众在台下看,感觉就要不一样。现在没有行当,动作五花八门。

【潮剧的帮声必须坚持】现在帮声和铜钟都要绝种了,铜钟先绝种,帮声也快绝种了。帮声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帮声是潮剧这个剧种产生后,剧种的艺术品种之一,综合艺术的一个品种之一。帮声的意义是在衬剧本的气氛,人物的气氛,声音的气氛,情绪的气氛,因此前辈人发现了这个帮唱、合唱。

现在新歌曲都有轮唱,合唱,就是造气氛,一人在唱主题歌,后面一排站在那做什么,为什么要轮唱,和唱,道理一样,就是曲的气氛的需要。现在有点是偷懒,我为什么得去帮声,加上没有组织去规他,没人管理。以前都有规矩,有管理,你没有演出,要站在武畔,不能乱走,要帮声,分配搬景,学打家伙。

【潮剧的唱腔讲究字正腔圆】青衣闺门的唱,首先是看作曲先生谱曲的基调,会出人物吗?首先是在这个。演员都是服从曲谱,功夫技巧是一样的,要字正腔圆,字正腔圆也要服从具体人物的唱腔,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抒发感情。基本功的要求就是要字正腔圆,你的字都说不正,调上不去,音都不准,这就不行。有人演整出戏,可以说是主角台柱,发现她的唱功还不够功,这样的也有啊,字还不正啊,腔还不圆啊。这就是各个团和演员本人自己的要求了,有没有这个自觉和感觉,要不要再提高一步。观众的耳朵是最准的,躲不开这个。你就是唱新歌曲也要字正腔圆。

作为潮州话,出字出音和普通话的音区差别相当大。你,le和ni;我,wa和wo,差别很大。园,普通话读yuan,潮州话就要有鼻音。你(le),我们也要有鼻音。整个音区和气、舌,都是有字面的,你(le),舌尖就要动,要顶。一些人的舌头构造有问题,就无法发出这样的读音。但是在这一行的,就要和他指明,这个字就要这样才正,你要不要去练正,那就是个人的事了。字正腔圆最重要,另外要服务潮州音潮州话,所以要嘴皮音。该嘴皮音就得嘴皮音,该喷口音就得喷口音。

【潮剧的唱腔需要科学的训练】音色、气息,这些就要练,是练出来的东西。我们说弹音好,就是你的共鸣区好。我们学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新教学了。先学呼吸,出声要自然,要找共鸣区,以前只是没有拿开单独练而已,但是在教唱的时候都有这些。张伯杰先生这些人来,会说你的气不够用,要练好呼吸。其实跑圆场就是在练气,不能闭气跑,呼吸要配合得好,只不过老师没有专门去点明。

以前教唱,坐唱的老师,教的时候是面对面,不象现在这样,各人搬个椅子随处坐一边,这样就来对唱。这些全都是不合规律的,我们这辈人是不允许这样的,对老师是不能这样的。在排练场,有的根本连面向老师都没有,自己拿了剧本,音符都会了,强死了,怎么学有东西呢?!没能纠正的!也不看老师的口型。

我《扫窗会》叫“苦啊……”,先叫低的,还要吊到5孔弦,多高啊,我坐下来第一句话就是学这个,每天坐下来就先叫这个。“曾把菱花照……”,自己唱后,先生听,会说不对,“把”这个字的共鸣在那里,不能在嘴皮,他就会和你纠正,还会教怎么拉腔,这样才是正确的引导,科学的引导。现在呢一些演员包括一些名演员总是说,潮剧的唱腔是不科学的,洪妙师傅说过,乱讲,自己没学好反倒说潮剧唱腔不科学,怎么会不科学?!

我们的含咬吞吐很讲究,不能嘴翘翘,嘴阔阔。潮剧唱真声,真声也要服从字面,你的共鸣找不准,就靠喉咙在磨,共鸣找得到,全正确的。潮剧也有真假声结合,探讨这些就对,一些高音自然必须用假声去冲,关键是音区要找得准,结合得好。潮州话是有音乐性的,一些字面出来自然就要上高音,字面出来本身就有音乐的。作曲先生高明的话,作的曲听起来就和在说话一样。“盼亲人”三个字一出来,自然就得是扬声,要上调,不可能用低音来唱。作曲先生高明就得看字面来作曲,行腔则有很多曲牌体去运用,这个就是作曲先生功夫了。演员唱腔就是作曲先生这些成本来,我怎么加工体现在舞台上,演员就是做这个工作,字正腔圆,进入人物,唱出感情,这是演员的创造。

潮剧传统折子戏《扫窗会》姚璇秋饰王金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