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有存学习《柴房会》】第一次出国之后,1980年,潮剧接到第二次出国演出的任务。要弄什么戏?李有存师父就说要弄《柴房会》,师父准备自己演。我印象非常深, 1980年10月20日我们在揭阳桂岭,一直在排《柴房会》,师父在排,10月23、24日要演出。结果22号早上合乐,师父在梯子上面突然失声了,当时师父60出岁了。师父对我说,弟啊,你弄你弄吧,这个情境我一直记得。那就由我来演了。我们一路演出过来,从潮阳,棉湖到贵岭,时间非常长,这个戏我从汕头一路开始学过来,过程大概有一个月。这个戏我做小孩子的时候也学过演过,现在再学,就是再提升了。
1980年10月23、24日,在桂岭演《柴房会》,踏死人了咯。我当时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怎么溜一下梯,整个戏园就咆哮起来了。这个感觉和1977、1978年,洪妙在演《辩本》的感觉是一样的。开始恢复古装戏,大概就处在不知道究竟可以演还是不可以演的时候,洪妙师父演《辩本》,在台里刚开声,里湖戏院全部咆哮起来,非常震动的感觉。下面那一种情景,当时没有录音录像,一点都没夸张,全滚起来了。当时观众席的座椅是竹椅,那个效果你看多厉害。《柴房会》之后在汕头演出,整个文化宫也是咆哮起来。后来去香港、新加坡、泰国演出,剧场效果都是一样。
【《柴房会》与裘头丑】《柴房会》是的李老三是裘头丑,是潮丑比较生活化的一个代表作。《柴房会》是从汉剧来的,是移植得比较好的,到现在汉调的东西基本没有了。就我知道的,莫二娘唱“奴本是……”的那一大段,以前汉调的东西很多,慢慢才改过。汉剧来的时候,就是从“端坐”那一段开始,没有前面的那段住店的戏。
《柴房会》是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丑戏汇演,才由魏启光改剧本,郭石梅、卢吟词导演。这张梯子是我的师公郭石梅提议的。他小时候看戏,有一个戏也是惊鬼,为了剧场效果,就乱走,最后爬到打鼓上面的梁,观众很喜欢看。所以师父说,何不来弄张梯子?60年代就有这张梯子了。而且魏启光写戏很高明,李老三进门的时候,问义哥,扫帚在哪里?在梯子后面哩,自己去拿。先和你铺垫,不会突然出现梯子。李志浦对这句台词是五体投地。这个戏如果没有这句台词,突然出现梯子,得给观众骂。
《柴房会》整个表演的路子,包括裘头丑的路子,都是生活化,口语化的,是最通俗的,非常直,李老三出来的形象就非常直,连鬼魂的表达也是非常直,因为这个那个,才会吊死在柴房。裘头丑的表演不会规得太死,但是也不能乱比。这一类角色都是比较率直的。《柴房会》这种戏,为什么适合观众?因为他符合潮汕人的人情性格,直来直去,非常生活,有善心。
《蓝继子》应该是小丑。我为什么归他是小丑类,一个是年龄的问题,另外他的这些举动还是属于天真的,非常善良的天真。蓝继子归为裘头丑就有点太过成熟。
【《闹钗》和《柴房会》是第二个转折点】恢复潮剧院,调到一团,演出《闹钗》和《柴房会》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我当时还没有真正出名,很多人都比我好。演《小刀会》的时候,大家才知道有个老生仔还不错,但实际我是丑行。当我演回本行的时候,观众都说,啊,他不是老生吗?演出《闹钗》和《柴房会》之后,我就真正成名了。《柴房会》演出的时候,我和吴楚珊每唱一句曲,下面就鼓掌。当时演出的质量也真的是很好,我唱“端坐在柴房之里……”,盘腿蹲在椅子上,真的稳当死了。现在没办法了,当时我才31、32岁。在国外也是很受欢迎,第二次出国 ,国外的观众都说,这次进步更加厉害。当时我还演《陈三五娘》的林大和卓二,林大是有存师父演一线,师父今晚不演了,就由我去演,今晚师父要演了,我就去演卓二。
我这两个戏,内行人喜欢看我的《闹钗》,说我《闹钗》的传统基工非常好。观众的,生眼的,就喜欢看《柴房会》,通俗易看。很奇怪的。内行人肯定得看《闹钗》,这是门道。胡琏这个角色是项衫丑,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有规格,不比《柴房会》,可高可低,《闹钗》的动作多少就是多少,扇子那样比就是那样比,《柴房会》比较生活化。
但是你说《闹钗》不生活化吧,也不是。我的师父们在演,他的不少语言也是非常生活化的。比如:“阿公子爷问你,昨晚你主婢到后花园做什么事?”台词是这样写,表演时全部是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是他的起句和念法,又是非常传统。比如:“学生胡琏,做事倒颠……”,“你休得假痴作呆,假痴作呆……”,“有桩奇事?什么奇事?”,“我的柴未破头,他的竹先破尾。耐不住,我得来说,母亲老娘,你来听道啊……”虽然口语化,但是念起来非常有古韵,要非常有格律,他要有这种东西。这种念法和《柴房会》完全是两回事。《柴房会》的台词,比如什么“你这圆钱目鬼……”,是非常生活化地去表达。
《闹钗》《柴房会》能同时学到手,我完全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方展荣能这么幸运。两个戏是两个风格,我这些师父们,是会演这个戏不会演那个戏。锦坤师父是擅演《闹钗》,有存师父是擅演《柴房会》。这两人两个派,锦坤师父这个派的特点是他的规范,有存师父这个派的特点是他的生活化。你方展荣都学了,拿出来,然后还能出名,真的是幸运的。师父们当时年岁都大了,力不从心了,所以由我来继承。我特别感谢我这些师父们,特别感恩。不管什么,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去和师父拜年。锦坤师父我从学《闹钗》开始,一直坚持拜年,师父去世的追悼词是我写的,追悼会是我帮忙筹划的,几个师父去世,我都必须下跪告别。我以前收入也不高,一个月才50多元,但是玩惜,锦坤、有存、大筐这些师父,每年初一上午,我这个红包是肯定得去的,多年都是这样,到师父过世了我才没有。
【潮剧丑行的表演特别丰富】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丑戏整理汇演中,潮剧的专家把潮丑划分成10类,除了上面说的项衫丑和裘头丑外,还有踢鞋丑、官袍丑、女丑、长衫丑、偻衣丑、老丑、小丑和武丑。
官袍丑是潮剧舞台常见的丑类之一,官字当头,人物必须是官,上至皇帝,下至七品官,甚至地主爷,驿丞也是归入官袍丑。官袍丑有长官袍和短官袍,长官袍叫大官袍,短官袍叫小官袍。长官袍必然是知府县官,短官袍就是门官驿丞。官袍丑有须功,帽翅功,水袖功,虽然穿官袍,但是动作要比较小和缩,他的想计也很有特点。短官袍的表演主要是半蹲,动作要更小理小气。
女丑是潮剧非常有特点的丑类。潮剧所有的丑,动作幅度最大的就是女丑,几乎是扭着摆着走的。潮剧女丑的表演是漫画式的,屁股长长的,手势很夸张。出手是鹅头手,生气也和一只鹅一样,打架是和螳螂一样,非常丰富多彩。女丑的台步是后脚跟着地,她穿的鞋子是以前的伎桃,外形做得和鞋子一样,但实际上是伎。潮丑都有漫画式、夸张的表演特点,但是女丑还是有她另外不同的风格,不太一样。女丑我主要是看老艺人演,还有看照片,戏校有几个大师父级的女丑,都是相当好,比如叶林胜。
丑角穿长衫,没有套马褂,就是长衫丑,套马褂,就是偻衣丑。这两类丑长衫也是要穿得漂亮,和项衫丑的差别,在于没有水袖,提衫的时候,项衫丑是在接近肩头的地方,长衫丑是在腰的地方。站姿也是锄头脚。有小锄头和大锄头。 这两类丑主要是演清朝戏。潮剧的清朝戏叫做文明戏,过去清朝戏潮州人不喜欢看,一是历史少人懂,二是悲剧成份太重,所以这两类丑的表演体系没其他丑类丰富。
老丑,角色通常是院公,更夫,渡伯,甚至是好耍的老丈人,表演必须得老,重唱功,表演比较生活化。小丑,角色通常是店小二,阿僮,是社会最底层的,年纪也不大,要比较活泼可爱。
踢鞋丑现存的剧目就是《刺梁骥》,非常有特点,我学过,但是没有演过。这类丑不是武丑,但必须有武丑的功夫,你看他上山,对腰腿要求很高。武丑是脚尖着地,踢鞋丑的脚就要更平一点,这些都是细微的区别。还有指手,踢鞋丑是钻子指,拇指平贴着食指,食指指出去,小丑的指手有点“奴仔”小生的东西,扑扑跳。
【潮剧武丑与南派武功】 潮剧的武丑以前是用南派武功的。潮剧的南派武功自成一体,没有京剧海派这些武功进来之前,我们的武功是全部打拳的,林二成、陈木龙都是打这个的。京剧进来了,就给京剧覆盖了。以前拿叉,都是真家伙,潮剧博物馆里就有,包括双刀,弄来弄去,全部是真的。潮剧的武戏,《挡马》还不是我们的,我们自己的戏最有代表性的是《打街》《方世玉打擂》《燕青打擂》,全部是南派武功打的。比如握拳,现在全部京化去了。我们的握拳很有特点,拇指不是包在食指外的,是贴在食指的第一个关节的,很象一个鸟头。现在广州粤剧恢复了一些,我们就没办法,老师父大部分都过世了。潮剧这些都失传了。
刚才说的握拳的特点,在梨园戏还保存这样的表演,包括旦角的指法,她们还有这个,这个比兰花指漂亮。以前潮剧的旦都是这样比的,现在都没有了,一个都没有。潮剧的表演,50年来,很多好的都没了,给外来的冲击光了。潮剧的“拉山”啊,现在也没人会了。手拉过来,然后就整冠踢腿,现在的新演员基本没人会了。潮剧的“拉山”就是京剧的“走边”,潮剧没有“起霸”。以前潮剧有“拉四面山”,实际就是“起霸”,我们的“拉山”和“起霸”混混在一起。现在的新一辈,都不会,戏校也没人会教了。潮剧的《三岔口》是学京剧的,但是我把潮剧的“拉山”用在丑角的开场这个地方,用了觉得心清死了。
【潮剧丑行的声型】以前潮剧的丑角,都唱“痰火声”。关于痰火声,我认为不是潮丑的专利。粤剧的小生就有这种声型,红线女的丈夫,就是这种声型。潮丑唱痰火声有特色,而且能唱高音,比实声还能唱得高。但是有一个问题,痰火声说念白是用正常声,唱曲才用痰火声,容易给观众感觉是两个人物。唯一一个郭石梅,是念白和唱曲都是痰火声。听说香港潮剧界有几个丑角也能够念白和唱曲都用痰火声,但是我自己没听过。
痰火声的发声是不太科学的,声是挤出来的,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唱痰火声了。有存师父、锦坤师父原来都是唱痰火声的,后来都没法唱了,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违反声音的正常生理。他确实有他的特色和声音色彩,也有他自身发声及塑造人物的缺点。解放后,要演现代戏,痰火声也没办法适应演出需要。
我觉得潮剧丑角用“双拗实”的声型,比较符合人的生理,加上个别“填声”,听起来会非常舒服。痰火声也不是说不舒服,痰火声听起来也是非常趣味,非常有特色。我认为这种声型应该让他存在,不能去否认他,否认也是不对的。
潮剧丑行的声型主要是“痰火声”和“双拗声”,这两个声型又再分“双拗实”、“双拗填”、“痰火实”、“痰火填”等。塑造角色要灵活运用,象名丑周芝圃就不完全是纯痰火声。
我的看法,痰火声是属于艺术的一个类别,小说,小小说,长篇短篇,都应该让他存在。丑行的声型本身还是比较灵活的。事实上潮剧行当的声型,还是没有京剧那么统一。比如潮剧老旦的声型,直到今天还没有形成。老旦没有人要演,没戏演啊。
【潮剧丑角是剧团的大师父】以前潮剧的丑角在剧团是非常有地位的,“十八棚头”“六角头”都要懂,甚至要会排戏,会做导演,会做老师。剧团的老丑师父是可以 和打鼓先生、作曲先生提意见的。过去的老丑师父在剧团都比较有地位,比如“十一指丑”郭石梅师父,当时在剧团是很厉害的。潮剧早年的剧团,有12箱囊、8箱囊和6箱囊,12箱囊是比较富的,6箱囊是比较穷的,那时候的舞台是没有椅子的,不象现在有椅子可以坐,丑角的师父就可以去坐囊头,大多数人是不允许坐的。丑角师父坐那里,服装要拿服装,就会说,师父请你下来,我要拿服装。如果是其他人坐,就没那么客气,马上会给赶下来,甚至挨打。
以前潮剧有“半夜反”,老丑晚上12点之后要来说笑话。我是听石梅师父这些人说的。7点钟开始看戏到这个时候,困了,要睡了,就要老丑来说笑话。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半夜反”是老生来唱汉剧。老丑师父的“半夜反”,其实很考功夫,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要了解今天这里发生过什么怪事,有什么笑话,今晚12点后了,轮到他们来说笑话,说老虎拉屎为什么无精打采?说这些,说有说无,解脱一下观众的疲劳。这实际是独脚戏,如果没有这把嗓子,没有口才,能说会唱,是无法胜任的,相当是一个相声演员的独脚戏。
【潮丑师父们的表演】潮剧历代这些名丑的表演,都非常厉害,也都各有特点。谢大目师父是大家公认的“丑王”,很多名丑都受益于他。现在舞台上的《闹钗》,就是从他那里一脉相承传承下来的。徐坤全师父最出名的是《刺梁骥》,李有存、陈邦沐、林松弟等不少人都有学习,但是学习之后又有不一样的变化。象李有存是成名后才学习的,陈邦沐是学生时期学习的,肯定有不一样。一个是有理解的,一个是学生教材,我对他们的分析是这样的。李有存是成名演员了嘛,所以他来学,肯定没有一招一式全部照搬。
以前这批老师父,表演都会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去处理。比如大目师父的出手是蟹叉手的,因为他胖,这样出手看起来也很自然。锦坤师父个子矮小,他的出手是仙人掌。他们都是有理解的,不是说我随便来的。这些师父结合自身的条件,都演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大目师父肥圆肥圆的,眼睛很有神,嘴巴小小的,演起来非常自然,有点很自然的傻里傻气的感觉。锦坤师父没有大目师父的戏胚,但是他有支很好的痰火声,表演非常认真规范。
有存师父也是痰火声,他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尽管他的《刺梁骥》非常规范,但是他整个表演路子,感情反应都是非常生活化的。他经常能演出一些剧本没有,但是演员自己创造,非常生动准确的表演。锦坤师父的动作,一下一下非常规范,他比较传统,是规范的传统程式的表演路子。锦坤师父的路子,按照《闹钗》,就是来自大目师父,要再追溯以前,他是学老生的。有存师父也是老生出身。
所以说潮丑三分生,这是有一定原因的,除了表演上的要求外,也与很多丑行师父都演过生行有关。林明才,你看他的王茂生是丑,但是他是小生出身的。陈玩惜,演过武生,郭石梅,演过武老生和老生。这些师父都是这样。现在看,陈秦梦也会演丑,其实翁銮金也会演丑,李钦裕、黄清城的丑更好。说潮丑三分生,道理就在这里,这些丑都是演过生行。方展荣也演过小生戏的嘞。
【潮丑在中国戏曲界独树一帜】潮剧丑行的表演比其他剧种要丰富得多。京剧的丑就是分文丑和武丑,我们就不止,我们丰富得多,我们的丑有10类之多。他们的动作有学黄蜂啊,壁虎啊,我们也有,但我们还有学鸭母走啊,鸭子跳啊,螳螂啊,甚至连嘴巴都要学螳螂。《柴房会》从梯子上面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和壁虎一样嘛,我们潮剧还有木偶式的表演,《闹钗》里面就有,这些绝大多数的剧种都没有的。包括我们的扇子功,就是潮丑才有。现在其他剧种有,是学我们的。扇子的转啊翻啊,只有潮剧有。潮剧丑行的这把扇子,是地方特有的,扇子的联结部件是铅的,其他剧种是塑料的,摔下去会断,我们不会。我们的《闹钗》,川剧也有,但是他们只是剧本有,音乐和表演都失传了,潮剧原本都保存着。我最近搜集到一本剧本,高腔戏,应该就是来自四川,刻印本,他叫做《胡琏闹钗》,情节差不多,人物一样。我们的《柴房会》,也是三样都有,而且还有发展,汉剧也是全没了。我记得1990年湖北汉剧有来学这个戏,他们去新加坡,要演这个戏。
潮丑也有一些是后期向外剧种学习的。比如佛珠,就是《张春郎削发》才有的,以前老师父是没有的。这是借鉴的。包括我们自己的扇子功,也是有所提高了。比如扇子打开后,抛起,我是连打两下连抛两圈,这个就是有所提高的了。
潮丑和外剧种的丑,有不少是相近的,也有不少是不一样的。互相学习之后,只要运用得对,都非常有生命力。但是潮丑的扇子功在全国是一流的,他们有,是学我们的,当时锦坤师父他们去上海等地巡回演出,多个剧种特别是昆曲,都有来学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